1911年11月2日《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据此可知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是 ( )
| A.能够调和矛盾,建立君主立宪 | B.可以挽救危亡,实现民主共和 |
| C.可以取悦外国,获得支持协助 | D.能够打击满族,消除满汉矛盾 |
下图是一幅标题为《最新型美国汽车》的政治漫画。它讽刺的是 
| A.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对欧洲国家提供贷款 |
| B.二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
| C.二战中,美国对苏联提供援助 |
| D.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美国牢牢主宰着世界经济霸权 |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中美关系缓和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
| 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
| C.遏止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 |
| 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B.“另起炉灶” |
| C.“一边倒”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
| 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
| 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
| 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 |
二战结束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
| B.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
| C.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的扩张野心膨胀 |
| D.美国要求按照实力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