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对水进行研究。
(1)将天然水倒入图A所示的蒸发皿中,观察到蒸发皿底部有一道一道的“水痕”,这说明天然水是 (填物质类别)。
(2)用如图B所示的装置对天然水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砂、膨松棉的作用是 。
(3)向图C的烧杯中倒入蒸馏水,观察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生石灰的这一性质,除制取熟石灰外,还可以 。
(4)利用D图可以研究水分子的构成,与试管1连接的是电源的 极,要推测水分子的构成,仅需下列条件中 (填数字序号)就可以达到目的。
①两级生成气体的体积比 ②氢分子的构成
③氧分子的构成 ④气体体积比与分子个数比的关系
⑤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
能源与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1)煤、和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水会形成酸雨的是。
(2)人类正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如潮汐能、氢能、等。贮氢合金用于氢动力汽车的试验已获成功,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有。
化学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完成多个实验。
(1)若利用I、Ⅱ装置制取氧气:打开K1、关闭K2时,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利用Ⅰ、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填某一项实验操作)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
(3)若利用Ⅰ、Ⅲ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②若利用“B中已充满的二氧化碳,并在A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注入稀盐酸”来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其操作及现象是。
(资料: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②生成的碳酸钠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选用该收集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
5分)A~F是由H、O、C、Ca、Cl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的物质。
(1)A和B分别由一种元素组成,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常用的灭火物质,若A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B可能是;
(2)C和D分别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且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C→D,则C→D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3)E由三种元素组成,若遇F产生气体,则F的化学式为;D若遇另一种物质又生成这种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依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小资料: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如下所示:
项目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KNO3 |
21g |
32g |
46g |
64g |
86g |
110g |
138g |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
(2)现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50g水,在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5g、43g、32g、16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
①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使B烧杯的溶液升温至50℃时,溶液的质量为g。
③采用一种方法使A中的固体恰好溶解,对于最终四个烧杯中的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B.烧杯A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可能最大
C.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有相等的 D.溶质质量可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