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
|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
|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
|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
中国古代文官政治确立后,形成许多文官派系,主要是因为有多种“谊”存在,如“姻谊”、“乡谊”、“年谊”等。其中“年谊”是指()
| 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
| B.同年为官的各官员 |
| C.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
| D.同乡的举人或进士 |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兴起于重工业 | B.欧美国家间时发生 |
|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 D.电力的广泛使用 |
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表现在()
| A.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 B.农民无偿获得土地 |
| C.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 | D.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
《国际歌》是法国的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5月创作的,与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联系最为紧密的历史事件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巴黎公社 |
| C.攻占巴士底狱 | D.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
关于近代英、法、美、德四国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
| B.法国《人权宣言》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
| C.英国和德国两国的国家元首是君主 |
| D.法国和德国两国国家权力的重心在议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