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材料三 “在皇帝(拿破仑)的庇护下,新贵名流才得以保住政权,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
——《拿破仑时代》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恩格斯为何说拿破仑是德国“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2)以史实说明拿破仑是“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
(3)梯也尔所言“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
(4)材料三中的“新贵名流”是指哪些人?在“皇帝的庇护下”,“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说明了什么?
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毛泽东时代,我国的政党建设、国防外交、科技教育等领域都有新的建树,为我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
——孙道同《试论毛泽东对执政党建设的理论贡献》
材料二毛泽东时代,特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这一段的中国历史时期。……毛泽东时代的成就引导后人更上一层楼,而毛泽东时代的教训也警示后人避免再走弯路。
——摘自百度词条
材料三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党的建设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又具体而生动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党的建设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我们党励精图治、探索真理、开拓进取的结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地位变化说明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历史。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毛泽东时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执政理念进步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二人们应处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海国图志》问世后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他们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几乎在同一时期,《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1)恩格斯所说的“巨人时代”是哪一时期?为什么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时步的变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主张?从这个角度分析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国图志》在国内所处境地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 。法国1862年与比利时和德意志建立了关税同盟,1863年与意大利……1867年与葡萄牙分别签订了类似的贸易协定。……英国与与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和德意志缔结关税同盟条约。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下图反映了16—20世纪地球变化。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有人说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
16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马车的最大平均速度每小时10英里 |
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蒸汽火车,平均每小时65英里。蒸汽轮船平均每小时36英里 |
20世纪 50年代螺旋浆飞机,每小时3 0 0—4 0 0 英里 |
20世纪 60年代喷气式客机,每小时5 0 0—7 0 0 英里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示意图》与《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图》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当时国际贸易中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际贸易中确立该原则有何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国际贸易的角度阐述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的原因。
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印证了人类政治文明前进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政体有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用最无学识的人的观念就是以发现它们的性质。我假定了三个定义,或毋宁说是三个事实: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定了的法律;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人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法]孟德斯鸠《论法精神》
材料三全国人大先后通过1988年的七届一次会议、1993年的八届一次会议和1999年的九届二次会议对1982年宪法的部分条文进行了三次修正。其中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宪法中关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进了宪法第五条。……在宪法第十一条中明确写上“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李正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订与修改、修正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所说的“君主政体”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拿破仑在改造法国社会的实践中又是如何体现这种政体的?
(3)用一句话概括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业知识分析1993年和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耕织图》摹本图二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英国工业革命场景
提取材料中有关文明差异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