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材料三  “在皇帝(拿破仑)的庇护下,新贵名流才得以保住政权,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
——《拿破仑时代》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恩格斯为何说拿破仑是德国“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2)以史实说明拿破仑是“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
(3)梯也尔所言“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 
(4)材料三中的“新贵名流”是指哪些人?在“皇帝的庇护下”,“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说明了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临沂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展览一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1)苏格拉底和孔子分别位于西方和中国的文化源头。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
展览二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一浪,缔结了许多标语、口号和理论成果。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政治、心理的变迁。
(2)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标语口号
主要意义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展览三中外名画鉴赏

(3)如果你是解说员,请简介《墨竹》和《自由引导人民》的艺术风格特征。  
展览四中外文学荟萃
(4)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
完成空白部分。

书名
项目
清朝《红楼梦》
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宗教束缚。
主要思想
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明清社会展开深入地揭露和批判。


展览五中西艺术巡礼
(5)填写下表。



京剧脸谱

贝多芬像
地位
京剧是中国戏剧的杰出代表,受到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喜爱。

启示

贝多芬一生命运多舛,与命运不屈地抗争,追求崇高理想,是一位伟人。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发展并转化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世界面貌。
(1)美国《时代》周刊日前公布了2007年各领域的最佳发明家。著名的有蔡伦、达芬奇、伽利略、牛顿、托马斯·爱迪生、亨利·福特 等人。填写下表。

发明家
上榜理由
发明家
上榜理由

托马斯·爱迪生
(1847—1931)


蔡伦(约50—121年)


伽利略
(1564—1642)


牛顿(1642—1727)


材料一以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对立,或称“北方工业”和“南方农业”的对立。60年代以来已逐渐演变为“北方技术”与“南方劳动”的对立。
材料二 2007年IO月24 B 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2)材料二中图片涉及的新技术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果?结合你对材料一观点的理解,从经济和科技的角度谈谈中国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意义。

中外历史上有影响的改革事件有: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1)上述改革中,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是哪几次?
(2)简述这几次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改革实行的土地政策及其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摘自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材料三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四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水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体系中得到体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
                           摘自恩格斯《反杜林论》
  回答:
  (1)材料一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种设想有何进步作用?
(2)材料三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 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启蒙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
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
“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