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知识阅读理解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对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既自以心为形役役:奴役 |
B.审容膝之易安审:审视 |
C.眄庭柯以怡颜眄:斜视 |
D.既窈窕以寻壑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 |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 )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
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C.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
下列句子中的“而”与门虽设而常关的“而”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襟三江而带五湖 |
B.朝济而夕设版焉 |
C.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翻译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3)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读下面文言文,按文意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 )
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 以 惩 恶 赏 以 酬 功 刑 赏 者 天 下 之 刑 赏 非 陛 下 之 刑 赏 也 岂 得 以 喜 怒 专 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①,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②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程试:按规定的程式考试。后多指科举铨叙考试。②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行往来,屡辱见过过:探访 |
B.先之启事,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 |
C.然其为功,亦不易也易:轻视 |
D.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徘徊:迟疑不决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贪禄仕以养亲/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史记·汲黯传》) |
B.惟恐不悦于时人/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秦晋崤之战》) |
C.学成而身辱/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冯谖客孟尝君》) |
D.在《易》之《困》曰/死何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聊斋志异·促织》)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⑵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
⑶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欧阳修认为自己的文章“不足学”“不可学”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话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后面题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①有远量②,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尘尾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谘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③,诏使人扶入。
君在朝隤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君清蹈衡门④,则令闻孔昭⑤;振缨公朝⑥,则德音⑦允集。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选自《陶渊明集》,有删节)
[注]①冲默:淡泊恬静。②远量:大量。③不任拜起:不能担任拜见的礼节。④清蹈衡门:指隐居在家之时。⑤令闻孔昭:美好的名声很显著(即美名远扬)。⑥振缨公朝:指出仕为官。⑦德音:道德声誉。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名冠州里——冠:位居第一 |
B.时亮崇修学校——崇:重视 |
C.有风吹君帽堕落——堕落:脱落 |
D.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示:告诉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孟嘉“冲默”品性的一组是()
①人无能间,乡里称之②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③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④以君望实
故应尚德之举⑤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⑥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
A.①④⑥ | B.③⑤⑥ | C.②③④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嘉与同郡的郭逊及其堂弟郭立在当时的名声相当,但二人对孟嘉十分推重与佩服,都认为自己的才德不如孟嘉。 |
B.孟嘉曾担任太尉庾亮所部庐陵郡的从事,后主动辞职回家。不久,因庾亮要选拔德高望重者为儒官,孟嘉凭着较高的名望和实才,又被改任为劝学从事的官职。 |
C.孟嘉曾任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孟嘉被桓温看重,是因为他为人和气而且正派。 |
D.孟嘉无论在朝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道德声誉都很高;但由于早逝,因而没能成就一番大业,让人感到十分可惜。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2)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语句
君在朝隤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恭敬。 |
B.会兴辽东之役会:适逢。 |
C.犹不能济济:救济 |
D.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堪:忍受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象无事一样。 |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等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 |
D.魏德深深受百姓的爱戴,为了能拥有魏德深这样的好官,贵乡百姓和馆陶的百姓展开了一场争夺战,最终魏德深被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 |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刘伯颂等
明•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 ,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注:教读,社学的教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诱:引诱 |
B.乐嬉游而惮拘检惮:害怕 |
C.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渐:接近 |
D.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肆:放纵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B.①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C.①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②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D.①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阳明认为儿童教育要多措并举,通过吟唱诗歌来激发志趣,通过学习礼仪来端正仪表言行,通过劝导读书来开启智慧,从而达到激发志意、严肃仪容、开发智力的目的。 |
B.在王阳明看来,把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教育视为“不切时务”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并不推崇重视道德培养的古代教育。 |
C.王阳明主张儿童教育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他们爱嬉戏玩耍的天性,因势利导,使他们内心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
D.王阳明批评了当时的教育存在的违背规律、多施惩罚等错误做法,认为那样做会导致学生厌学以致学业难成。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4分)
(2)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4分)
(3)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4分)
文言文阅读
鸽异
(清)蒲松龄
邹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经而求,务尽其种。其养之(),如保婴儿:冷则疗以粉草,热则投以盐颗。鸽善睡,睡太甚,有病麻痹而死者。张在广陵,以十金购一鸽,体最小,善走,置地上,盘旋无已时,不至于死不休也,故常须人把握之;夜置群中,使惊诸鸽,可以免痹股之病:是名“夜游”。齐鲁养鸽家,无如公子最,公子亦以鸽自诩。
一夜,坐斋中,忽一白衣少年叩扉入,殊不相识。问之,答曰:“漂泊之人,姓名何足道。遥闻畜鸽最盛,此亦生平所好,愿得寓目。”张乃尽出所有,五色俱备,灿若云锦。少年笑曰:“人言果不虚,公子可谓尽养鸽之能事矣。仆亦携有一两头,颇愿观之否?”张喜,从少年去。月色冥漠,野圹萧条,心窃疑惧。少年指曰:“请勉行,寓屋不远矣。”又数武,见一道院,仅两楹。少年握手入,昧无灯火。
少年立庭中,口中作鸽鸣。忽有两鸽出:状类常鸽,而毛纯白;飞与檐齐,且鸣且斗,每一扑,必作觔斗。少年挥之以肱,连翼而去。复撮口作异声,又有两鸽出:大者如鹜,小者裁如拳;集阶上,学鹤舞。大者延颈立,张翼作屏,宛转鸣跳,若引之;小者上下飞鸣,时集其顶,翼翩翩如燕子落蒲叶上,声细碎,类鼗鼓;大者伸颈不敢动。鸣愈急,声变如磬,两两相和,间杂中节。既而小者飞起,大者又颠倒引呼之。张嘉叹不已,自觉望洋可愧。遂揖少年,乞求分爱;少年不许。又固求之。少年乃叱鸽去,仍作前声,招二白鸽来,以手把之,曰:“如不嫌憎,以此塞责。”接而玩之: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张甚奇之,而意犹未足,诡求不已。少年曰:“尚有两种未献,今不敢复请观矣。”方竞论间,家人燎麻炬入寻主人。回视少年,化白鸽,大如鸡,冲霄()去。又目前院宇都渺,盖一小墓,树二柏焉。与家人抱鸽,骇叹而归。试使飞,驯异如初。虽非其尤,人世亦绝少矣。于是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有父执某公,为贵官。一日,见公子,问:“畜鸽几许?”公子唯唯以退。疑某意爱好之也,思所以报而割爱良难。又念:长者之求,不可重拂。()不敢以常鸽应,选二白鸽,笼送之,自以千金之赠不啻也。他日,见某公,颇有德色;而其殊无一申谢语。心不能忍,问:“前禽佳否?”答云:“亦肥美。”张惊曰:“烹之乎?”曰:“然。”张大惊曰:“此非常鸽,乃俗所言‘靼鞑’者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张叹恨而返。至夜,梦白衣少年至,责之曰:“我以君能爱之,故遂托以子孙。何乃以明珠暗投,致残鼎镬!今率儿辈去矣。”言已,化为鸽,所养白鸽皆从之,飞鸣径去。天明视之,果俱亡矣。心甚恨之,遂以所畜,分赠知交,数日而尽。
异史氏曰:“物莫不聚于所好,故叶公好龙,则真龙入室;而况学士之于良友,贤君之于良臣()!而独阿堵之物,好者更多,而聚者特少。亦以见鬼神之怒贪而不怒痴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亦携有一两头仆:我 |
B.又数武,见一道院武:步 |
C.于是爱惜臻至臻:日益 |
D.长者之求,不可重拂拂:违逆 |
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的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A.其养之( ),如保婴儿也 |
B.大如鸡,冲霄( )去乃 |
C.( )不敢以常鸽应虽 |
D.贤君之于良臣( )矣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是一项是()
A.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
B.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
C.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
D.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小说第一段以笼统介绍和细节渲染相结合的手法叙写了张幼量寻鸽、购鸽、养鸽的行为过程和自豪的心理状态,展示了主人公嗜鸽成癖的性格特点。 |
B.小说的第二段写得有鬼气也有仙气,虽然是黑夜旷野之中,但以少年的一袭白衣和隐隐的月色作为点缀,黑白相衬,三言两语即勾勒出神秘而清幽的意境。 |
C.小说的第三段是全篇主要内容所在,作者妙笔生花,精选动词,多用短句,行云流水,灵动连贯,白鸽翻飞的形象跃然纸上,展现了超凡的文言描摹功力。 |
D.小说的第四段出人意料,焚琴煮鹤的结局让人叹惋不已,作者并没有批评主人公是叶公好龙,“鬼神之怒贪而不怒痴”的评语对主人公的行为有了宽解。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目前院宇都渺,盖一小墓,树二柏焉。
(2)他日,见某公,颇有德色,而其殊无一申谢语。
(3)何乃以明珠暗投,致残鼎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