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5月台湾土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 )
| A.是唐景崧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脱离祖国而独立的主张 |
| B.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 |
| C.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和其他列强对台湾的侵略 |
| D.是一个仿效美国而建立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屈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一书中,特别强调奥兰治(即荷兰)的威廉入侵英国的重要性。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汇合在一起来帮助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得决定性的转折点”。“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 A.王权结束 | 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
| C.国王与议会之问形成了制衡关系 | D.责任内阁制形成 |
“中央机构在权限上根据宪法规定各自独立行使,彼此互不干涉,但是,他们的权限不是互相重叠的,而是一种分权,这种分权是基于管理的方便而划分的。”该政体类型最典型的近代国家是
| A.英国 | B.美国 | C.法国 | D.德国 |
历史变迁是复杂的。变迁并非都是进步,有时带来的更多是倒退。下列事实不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秦二世而亡,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 |
| B.“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
| C.戊戌变法失败,维新派沦为保皇派 |
| D.“文革”期间,突出“抓革命,促生产” |
在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为协调双方矛盾,《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
| A.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 | B.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不同产生办法. |
| C.构建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 D.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 |
有资料显示,1600-1800年欧洲的文盲率大大下降,尤其是1700年以后更为明显。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代议制度的确立②工业革命的推动③文艺复兴的开始④科学革命的影响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