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上存在着那么多圣经里不曾提到过的人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人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和波兰科学家哥白尼(1473-1543)的“日心说”遥相呼应,动摇了基督教会的有关信条。如果说马丁·路德等人还在大力提倡读圣经原著以反对教皇专制,那么地理大发现让圣经自身也颇有捉襟见肘之虞。
材料二 牛顿(力学)体系花了五十年左右的时间,获得了普及,导致一种伟大的智力自满。对人的能力从未有过那么高的信心。……启蒙思想家们相信,如果牛顿可以发现主宰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的话,那么用他的方法,他们也可以发现主宰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材料三 伏尔泰和哲学家们曾经期望所有的民族沿着理性和启蒙思潮的相同道路,朝着相同的文明前进。赫尔德(18世纪普鲁士哲学家)认为所有的民族将按照本民族的方式发展他们自己的特质,各自以像植物生长的那样必然性缓慢地展开来。
——均摘自(美)R. R. 帕尔默《理性与激情》
材料四
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
美国1787年宪法 |
法国1875年宪法 |
德国1871年宪法 |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
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不时规定和设立的下级法院。 |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
“联邦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和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它条约,委派并接收使节。”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具体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文化思想领域内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牛顿力学体系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伏尔泰和哲学家们”所设计的“理性和启蒙思潮的相同道路”包含哪些主要原则?概括伏尔泰和赫尔德主张的不同之处,并根据材料四进行简要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伴随着明治初期“富国强兵”政策的实施和扩军备战,日本在与欧美列强修好的同时,以武力从南、北两个方向向亚太地区扩张的对外政策已经比较明朗。而这样的政策,矛头最终指向中国。1887年,参谋本部第一局局长小川又次提出《征讨清国方略》,其中提到:“自明治维新之初,常研究进取方略,先讨台湾,干涉朝鲜,处分琉球,以此断然决心同清国交战。此国是实应继续执行。”这就把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国策,进行了最好的表述。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约20年间,中日间的外交交涉一直围绕日本所挑起的琉球问题、朝鲜问题及要求修改条约这三大要点。基本上处于日本主导、中国应对的模式。日本选择与中国立约,绝非出于两国古代的友好历史,而是将中国这一东亚传统秩序的盟主,拉入以国际法为解释框架的近代外交体系中,以便实现瓦解原有秩序、进行对外扩张的目的。而清政府幻想一味忍让,单靠派遣驻外使团这一近代外交模式进行外交交涉,即可换来万年太平,维持原有的“华夷秩序”。“华夷秩序”属于东亚传统秩序,其存在的合法性本非近代外交理论所能轻易解释。这也难怪中方在向日本说明中国与琉球、朝鲜的宗藩关系时,只能以自古如此、“众所共晓”(黎庶昌语)来解释。
——据谭皓《重审甲午战前的中日关系》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矛盾的体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日关系上为什么中国处于被动地位及对中日关系发展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或曰:臣不与子并称呼?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后,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
(2)材料二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思想的局限性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君臣与父子关系有何不同?
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依据图片反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一直是一首令人荡气回肠的歌。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生产经营方式?概括材料中体现的这种方式的特点。
材料二 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该公司采用欧洲现代酿酒技术生产优质葡萄酒,建立了窖内恒温为摄氏11度的亚洲唯一的地下大酒窑,它是我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题词“品重醴泉”,以示嘉勉;1915年,在为庆祝巴拿马运河竣工而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公司送展的“可雅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味美思)一举荣获最优等奖和4枚金质奖章,“可雅白兰地”因此而命名为“金奖白兰地”,成为世界名牌。这也是中国商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得的殊荣。
(2)“张裕”建立后,仅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世界著名企业,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张裕公司成了一定国有企业。……1994年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2001年张裕与世界葡萄酒巨头卡斯特集团合作,加速了张裕与国际化接轨的伐。……几年来,张裕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骄人业绩。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张裕公司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发生变化的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按权力大小,给上述三位英国国王排一下名次。并说明哪些重大事件导致英国国王权力发生了变化?
材料二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