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第一刊”的《半月谈》,是一本“以谈取胜”,“代表官方、不打官腔”,一头担着中央精神,一头担着百姓愿望的优秀刊物。该刊在扉页上公布新华网网址,辟出《热点声音》专栏,欢迎广大网民对社会热点问题谈自己的看法。下面是几位网民的留言:
留言一: “如果有房没人住,有人没房住,老百姓就觉得 GDP 增长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因 此,与老百姓实惠挂钩的 GDP 增长才是能够持久的增长” 。
留言二: “网络管理方面,政府已出台很多制度、政策,但哪一个真正落实了?”
留言三: “民众有权利问(政府)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花我们钱的,这些钱都是为我们花的吗?”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广大网民上网留言质问、批评政府的依据是什么?(9)
(2)假如你也想登陆该网站留言,你会注意哪些问题?
(32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一项措施。
【注】①发明专利授权量,是指报告期内由专利行政部门授予发明专利权的件数。②发明专利拥有量是指拥有经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
(1)说明图9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据此说明我国应该怎样推动经济发展。(12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科技投入不断增大,但是计划经济思维下的资源配置方式,一度导致企业等围绕着掌握科技项目的政府“有形之手”转,结果是在政府命令、指挥等行政机制的主导下,产生了许多没有市场实际需求、华而不实的科技成果。近年来,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10分)
材料二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必须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着力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10分)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回奢。”然而,当今“舌尖上的消费”令人触目惊心。据统计,我国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多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已刻不容缓。为此,中央出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系列规定,各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查餐桌浪费。近来,民间也掀起了一场拒绝“剩宴”的“‘光盘’行动”,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杜绝身边的浪费。
(1)结合材料一,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角度,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从《文化生活》“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材料三“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任由奢靡之风蔓延,必然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一观点给我们的启示。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人这样评价:科学发展是党理论创新的结晶,彰显了党的理论自信,也展示了党的理论之美。
材料二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留住美丽村庄。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人文特色日渐消退,甚至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如何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成了人们的期盼。
(1)结合材料一,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展示的“理论之美”。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的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6日至8日,《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的新未来”。成都是继新加坡、巴黎、华盛顿、上海等城市之后,全球第12个举办这一“财富”会议的城市。财富全球论坛聚焦全球经济最热门的话题,汇集各国领袖、企业巨头和学界权威。展示高端人士对问题分析和提供答案的能力,被称为是全球经济权威人士比赛前瞻和预测能力的奥林匹克大会,它不仅有财富智慧的碰撞,也为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提升主办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形象提供了契机。成都作为“文化之都”,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理应抓住这一机遇,让世界了解成都,让成都融入世界,有力推动成都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成都应如何抓住财富全球论坛的契机以实现新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郑哲敏、王小谟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其他奖项不包括4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 7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1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人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越来越多的“中国创造”亮相世界科技舞台。
材料二中国2012年持续高密度的航天发射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28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从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完美飞关,到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入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从嫦娥二号在距地150万公里围绕日地拉格朗日L2点探测,到飞往700万公里深空与国际编号4179的图塔蒂斯小行星“ 擦肩交”;从“天链一号”卫星全球组网运行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到北斗导航l6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2012年中国航天实现“满堂红”中国航天产品研发水平进一步提升、航天发射和测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根据已经公布的计划,2013年6月至8月,新一批航天员乘神舟十号飞船,进行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中国正处在由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发展过程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党和国家举行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现实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事物发展状态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