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猴之墓
某山隅①有一老圃②,早失偶,惟一女远适③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④,而不离不逸⑤。如是者五年。
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⑥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子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僵卧墦⑦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⑧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注释】①隅(yú):山弯。②圃:种植蔬菜瓜果的人。③适:嫁。④掣(chè):牵。⑤逸:逃跑。⑥揖:作揖行礼。⑦墦(fán):坟墓。⑧勒:刻。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一女远适他乡(适应) | B.老者暴卒(死亡) |
C.颔之,乃俱归(点头) | D.仍牢守故宅(老、原来)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赠以猴无以为葬 |
B.颔之,乃俱归乃葬于老者之侧 |
C.猴遍哭于乡乃葬于老者之侧 |
D.乡人乃资而掩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l)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
(2)姐引之去,猴揖谢之。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周公子诫
成王封①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②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二)孟母教子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③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④,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⑤,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注:①伯禽:周公之子 ②由:奉行,尊崇 ③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④役:劳役 ⑤子思: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又相天子(辅佐) | B.德行宽裕(富裕) |
C.孟母方绩(正在) | D.人母之道(方法) |
.下列句中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两组是
A.成王封伯禽于鲁贤于才人远矣 |
B.不谦而失天下 而伯乐不常有 |
C.子之废学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
D.以刀断其织 醒能述以文者 |
.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②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两篇文章各对子女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余以为妙绝().《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A.读xiān,活鱼。 | B.读xiān,新鲜。 | C.读xiān,鲜艳。 | D.读xiǎn,少。 |
.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 | B.世人/盛爱牡丹 |
C.荷花为雨/所洗 | D.余忆年/少时 |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读文赏荷:(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果如鹤唳云端(3)盖一癞蛤蟆也(4)方出神.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土墙凹凸处 |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心之所向 |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而置之其坐 | D.何不试之以足以丛草为林 |
.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只限一处。
故时有物外之趣.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读了本文后,你能说说作者是怎么获得这些乐趣的吗?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趣事,请你列举一件和我们分享分享吧。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3题
甲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给下面的句子用“/”划分恰当的停顿(只一处)。
愤郁颇见辞色.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属予作文以记之 是进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为众忌嫉 自庆阳帅谪巴陵 罕受人言 .选出下列选项中与“正患无隙以规之”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天下之乐而乐 |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D.居庙堂之高 |
.翻译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假如你是滕子京的好友,请你现在用自己的语言向滕子京说一番劝告的话,你会怎么说?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7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盜,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鬼怪)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节选自《晏子春秋》.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齐之习辞者也()②其实味不同()
③夫灵山固以石为身()④圣人非所与熙也().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3分)
例句:以草木为发
A.吾欲辱之,何以也? | B.何以都不闻消息 |
C.以祠灵山 | D.以虫蚁为兽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用自己的话说说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
. 齐大旱逾时,晏子为何再三劝阻景公不要祭祀灵山和河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