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DH<0。现将1 mol A和2 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 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大 |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 分数是甲中C 的体积分数的2倍 |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 |
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其反应原理如下:电池 Pb(s) + PbO2(s) + 2H2SO4(aq) =2PbSO4(s) + 2H2O(l)
电解池 2Al + 3H2O = Al2O3 + 3H2,对该电解过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电池 |
电解池 |
|
A |
H+移向Pb电极 |
H+移向Pb电极 |
B |
每消耗3molPb |
生成1molAl2O3 |
C |
正极:PbO2+4H++2e—=Pb2++2H2O |
阳极:2Al+3H2O—6e—=Al2O3+6H+ |
D |
Pb电极反应质量不变 |
Pb电极反应质量不变 |
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脱氧的同时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 |
B.脱氧过程中铁做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2e— = Fe2+ |
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 + O2 + 4e— = 4OH— |
D.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 |
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Z>T>X |
B.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 |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T<Q |
D.R、T、Q的最高正价相同 |
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Ⅰ A族元素与ⅦA族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 |
B.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最低负价从—4升高到—1 |
C.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弱 |
D.同周期主族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