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 B.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
| C.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
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①诗中涉及易服和不缠足等社会现象 ②因为维新人士的倡导,断发和不缠足均得以实现
| A.①②都正确 | B.①②都不正确 |
| C.①正确,②不正确 | D.①不正确,②正确 |
19世纪中期,中国近代报刊的最早创办者是
| A.外国传教士 | B.清政府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
(原创)上海有“中国近代化的缩影”之称,下列选项不能证明这一说法的是
|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B.丁日昌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
| C.民族工业发昌机器厂创立 | D.《南京条约》中最早开埠通商口岸 |
与西方近代工业发展进程相近似,中国近代的工业化最初也主要表现在
| A.煤铁工业和纺织业 | B.矿业开采和电力工业 |
| C.交通运输和化工业 | D.机械制造和电报通讯 |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这表明作者主张
| A.自由贸易 | B.重农抑商 | C.农商并重 | D.闭关锁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