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哪一项观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
|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动扳机的准备。下列关于“欧洲旅客”在20世纪初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英德是当时矛盾最深的旅客 | B.英国放弃大陆均势政策插手欧洲事务 |
| C.德奥意三国结成同盟 | D.欧洲国家担心德国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 |
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 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
| 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 | 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 |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了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
| A.在联合国里孤立苏联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建立北约组织 | D.进行“和平演变” |
二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 A.核武器的产生利于世界和平 |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打破 |
|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 D.美苏核竞赛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