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 | B.摆脱了单个地主的控制 |
C.受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 D.成为完全自由的劳动者 |
唐朝元稹《估客乐》:“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该诗信息说明了唐朝( )
①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商业繁荣②人们重利轻义,儒家仁义道德遭破坏
③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④长安是全国商业中心,汇集了各地特产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
A |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
B |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指人伦物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
作者强调天理与人欲是对立关系 |
C |
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 |
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
D |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 |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
刘海峰先生在《科举学导论》中说:“古往今来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悠久的科举历史与普遍的考试现实一再雄辩地证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宗法制是中国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 |
B.科举制具有公平调节社会秩序的特点 |
C.科举制的实施有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
D.考试选才打破了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 |
“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引文描述的艺术形式是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下面可作为第一手资料的“铁证”有
①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记录的迄今唯一的南京大屠杀影像
②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约翰•拉贝撰写的反映日军暴行的《拉贝日记》
③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印有222名“历史证人的脚印”的铜版路
④美籍华人作家哈金所著的《南京安魂曲》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