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后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有两千多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 )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
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898~1900年 | B.1901~1911年 |
C.1912~1927年 | D.1928~1937年 |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
据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该表主要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
钢 产量 |
原煤 产量 |
发电量 |
机床 产量 |
食品 加工 |
纺织 |
粮食 产量 |
棉花 产量 |
|
年增 长率 |
60% |
19.70% |
35.20% |
354% |
8.70% |
7.50% |
3.70% |
4.70% |
A、建国初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
B、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协调发展
C、一五计划钢产量的增加得益于武汉钢铁公司的建立
D、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