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实验,
(1)有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图钉把白纸订在竖直木板上;
②把斜槽固定在紧靠木板的左上角,且使其末端切线水平;
③记下小球飞出时初始位置O,并凭眼观测过O画水平线作为x轴;
④把水平木条靠在竖直木板上,让小球从斜槽适当的位置由静止滚下,观察小球在木条上的落点,并在白纸上标出相应的点,得到小球运动过程中的一个位置;
⑤把水平木条向下移动,重复④的操作,让小球从斜槽上相同位置由静止滚下,得到小球运动过程中的多个位置;
⑥从木板上取下白纸:
上述①到⑥的步骤中,有错误的是步骤_______________,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画出的轨迹测出小球多个位置的坐标(x,y),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小球运动的轨迹形状是_______;设该直线的斜率为
,重力加速度为
,则小铁块从轨道末端飞出的速度
_______。
在探究小灯泡的的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有如图所用器材,要求灯泡两端电压从0开始变化用笔画代替导线,将电路图连接完整
开关闭合前要将滑片置于端(a或b)
分别测得两只灯泡l1和l2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Ⅰ和Ⅱ所示,然后将灯泡l1、l2与电池组(电动势和内阻均恒定)连成所示电路。多次测量后得到通过l1和l2的电流平均值分别为0.30A和0.60A。可知电池组的电动势为_____V,内阻为_____Ω(取两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下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
。
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
、
表示为
=____________;
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
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
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
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
某同学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方案如图所示.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误差,实验中要采取的两项措施是:
a
b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距离如图。 则打B点时的速度为
;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测得位移和速度后,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
如图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A、B、C、D,某同学在每条纸带上取了连续的4个点,并用刻度尺测出了相邻两个点间距离。其中一条纸带是用重锤做的“测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实验时打出的,则该纸带是(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
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且相邻两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一正电荷在等势面φ3上时,具有动能20J,它运动到等势面φ1时速度为零,令φ2=0,那么该电荷的电势能为4J时,其动能为_ ______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