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究蚕丝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时,取得了下表中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凡是高产品种蚕,丝腺细胞中粗面型内质网(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特别发达。以上事实说明 ( )
粗面型内质网的含量 |
N |
2N |
3N |
蚕丝产量 |
P |
1.5P |
2P |
A.蛋白质在粗面型内质肉内合成 B.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分泌有关
C.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D.粗面型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分泌有关
下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种群数量最大的点
②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
③能够获得最大日捕获量的点
④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捕获后种群数量应该在图中的哪一点
① |
② |
③ |
④ |
|
A |
b |
a |
c |
d |
B |
d |
b |
b |
a |
C |
d |
b |
d |
b |
D |
c |
a |
d |
c |
下列曲线图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学现象,其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OB期间植物也在进行光合作用 |
B.乙图B点时害虫种群抗药性个体所占百分比大于A点时的百分比 |
C.生产上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丙图中1曲线表示单子叶植物 |
D.丁图中动物甲表示恒温动物 |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
C.d<b时,M与N竞争激烈 |
D.M、N将呈现“J”型增长 |
调查某湖泊的水质污染状况,在注入湖泊的四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并镜检水样中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
①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②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的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③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④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A.③①②④ | B.③①④② | C.④②①③ | D.②④①③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