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者,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必有责焉耳矣”。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

A.1127年的靖康之耻 B.1644年的甲申之难
C.1856年的天京变乱 D.1935年的华北事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说“18世纪后期,……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了大幕。”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根本目的是争夺霸权
②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百余年复兴的序幕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三千年之大变局是不同文明碰撞的结果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人们在研究历史时,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国学大师钱穆在评价中国古代一政治制度时说:“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一制度指的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表现的是

A.建立起地方监察机构
B.突破了“市”的时空限制
C.创制了木活字和铜活字
D.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