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遵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遵奉孔子为“先圣”,1307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A.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
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D.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利 |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垒议会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传播到欧洲大陆、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的法律文献是( )
A.《万民法》 | B.《1787年宪法》 | C.《权利法案》 | D.《拿破仑法典》 |
李雅书等在《古代罗马史》中谈到:15- 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 )
A.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 | 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
C.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 | 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
A.罗马法具备了严格的法律强制性 | B.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
C.罗马的扩张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 D.罗马法官滥用权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实质上是( )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 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
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 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