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开展了地震研究和预报工作,其间既有辽宁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喜悦,也经历了唐山地震挫折的痛苦;我国防震减灾工作40年来的发展道路可谓是艰难重重,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绩令人瞩目。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表明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②地震的发生规律是客观的
③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地震灾害是能够彻底消除的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我国面对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压力和挑战,正在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些新兴产业()
①有利于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夺发展主动权
②就能建成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国家
③有利于巩固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④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综合国力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中国产品遍布世界,但中国不是“世界工厂”而是“世界加工厂”。面对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我国出口企业应当()
①通过海外数量和规模扩张,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②熟悉和利用好世贸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③扩大开放领域,完善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以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有媒体评论,中国社会仿佛迈入了“限时代”:汽车“限”号“限”行;国内楼市“限”价、“限”购;温室气体“限”排……这一系列“限”表明()
A.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 |
B.人们正在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尽量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 |
C.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 |
D.国家宏观调控无法解决市场配置资源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
面对用工荒、资金紧张等困难,某公司积极改革分配制度,大幅提高一线工人劳动报酬,建立职工以工资换取股份的分配机制,工人积极性高涨,纷纷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公司发展红火起来。这表明()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保证 |
B.效率与公平既具有一致性又存在矛盾 |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企业经营成功的根本 |
D.维护公平有利于激发劳动者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
“神十”直上云霄,“蛟龙”游弋深海,北斗导航、量子通信、中微子震荡、高铁飞驰---这些前沿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都由国有企业创造。这体现了()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
B.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具有控制力 |
C.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D.国有企业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