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在一家外资企业当技术员,消费观念与父母有很大的不同,是个典型的月光族。工作才两年,他已换4个手机,主要原因是为了跟上潮流。有一次他花了5500元买了一款新上市的手机,父母批评了他,可是他觉得用一个与众不同的手机很炫!
(1)材料中小王的消费观念受到怎样的消费心理影响呢?
(2)请简述消费者应树立怎样的正确消费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也体现了执政党的自信和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1)结合政党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这份自信来自于哪里?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鸡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鲜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美丽中国”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材料一 2011年我国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比较
注:截至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5%,美国此项数据2010年为21%。为此我国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某企业决定投资文化产业。结合材料显示的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该企业投资选择的正确性。
材料二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走红,其经验值得借鉴。该片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饮食文化说起,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展示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由“吃”出发,真正“吃”出了文化,“吃”出了共鸣。
在国人看来,“吃”不仅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更体现了食物带给中国人的生活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是一方水上各种文化要素的集合。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2)《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走红对我们继承和发展文化有什么启示?
(3)结合材料,谈谈《舌尖上的中国》创意制作所蕴含的哲学智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时候,人们登高远望,总难免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有人在谈及父母时总是心生愧意:“不仅长年不回家,甚至连电话也很少”。孝心的淡漠、孝行的亏欠,留下不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百善孝为先”。有的国家通过“母亲节”、“父亲节”等活动,让父母子女间多些交流,积极推广孝道伦理。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广“传统文化中孝道伦理的积极作用”。
(2)从价值观角度谈谈对提倡孝道伦理的认识并提出青年学生更好地弘扬孝道伦理提出三条哲学方法论建议。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12年11月1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摘要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连续三年呈缩小态势。这三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粮食价格稳中有升,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了增产和增收;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种粮等补贴力度的加大;随着外出务工工资水平的提高,选择外出务工的人数增加,广泛从事建筑、电子装配、服装加工等,推动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通过转让土地承包权等获得的收入也稳步增长。
材料二根据刘易斯的人口转移理论(“刘易斯拐点”),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时,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就会产生劳动力竞争,劳动力工资水平由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决定,这时工资会不断提高。目前,城镇用工与农村用工的竞争已经展开,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山东沿海地区1500元以下的月工资水平,会普遍遇到招工难问题,而2000元以上这种情况就很少,很多农民工开始对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提出较高的要求。
材料三某地政府针对种植面积大的卷心菜、土豆、芹菜之类的大路菜容易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从最大程度维护和增加农民收益角度出发,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发布全国各地的蔬菜种植面积、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联系客商,为菜农提供“市场导航”服务,指导菜农科学安排和生产。
(1)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因素。
(2)联系材料二,谈谈在应对“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过程中,劳动者和企业应做好哪些准备?
(3)根据材料三,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该地政府积极为菜农服务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于2011年11月29日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
材料二近10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从2001年的127.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49.3亿元,10年累计达到2 043.8亿元。10年来,59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材料三 2010年6月,我国东西扶贫协作结对关系进行了部分调整,其中,山东省帮扶重庆市、福建省厦门市帮扶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东省珠海市帮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扶贫开发。
(2)结合材料二,依据财政的作用,阐明扶贫开发离不开国家财政支持的道理。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重视扶贫开发、不断促进人权事业发展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