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同学用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实验器材,测定标有“2.5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如图所示,小红连接的电路还没有完成,如果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导线M应与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 连接。(填“A ”、“B”或“D”)
( 2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A。灯L 的额定功率为 W 。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 ,经常使用下面的实验仪器:
(1)图中物体的重力是N。 (2)图中物体的质量为g。
(3)图中液体的体积是mL。 (4)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下面是关于 “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讨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的方案:
a. 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46g,
b. 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70g,
c. 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如图所示),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cm3,
d. 测得的食用油的密度ρ油=g/cm3.
(2)为了研究实验中食用油残留对测量结果的具体影响,老师做了如下实验:在各种规格的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放置一会儿,将全部的油沿杯口倒出,得到如下数据:
烧杯规格/ ml |
500 |
250 |
100 |
50 |
空杯质量/g |
146 |
100 |
46 |
34.5 |
杯和剩余油的质量/g |
151 |
103 |
48.5 |
35.8 |
若小明实验使用的是100 ml的烧杯,则小明测量质量的数据需要 (加/减) g,否则其测得的密度值(偏大/偏小).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请你写出改进后的测食用油密度的方案:
a. 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
b. 把烧杯内的食用油适量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c. .
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
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左/右)调节,
使天平平衡。若小明在某次调节平衡螺母时无法使天平平衡,受“曹冲称象”思路的
启发,他找来了一些细沙,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这架天平仍然测出了铜块的
质量.请将他主要实验步骤中的空白填齐.
(1)将铜块放入右盘,在左盘放入细沙,并调节细沙量,直到为止;
(2)取出盘中的(铜块/细沙),在该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3)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g.
在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时:
(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两侧液柱的高度差来反映.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漏气/不漏气).
(2)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压强计的金属盒 ,分别记下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
(3)实验桌上有两只大烧杯,其中一杯盛有纯净水,另一杯盛有酒精.老师告诉小明酒精的密度小于纯净水的密度,希望她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浸没到A、B两杯液体中,如图乙所示,分别记下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hA和hB。她发现hA<hB,于是她认为B杯中盛的是水。老师指出小明的实验方法是(正确/错误)的,并提出了新的实验思路: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浸没到A、B两杯液体中,使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hA(</=/>)hB,则金属盒位置(深/浅)的一定是水.
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
(1)当卡片静止时,发现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得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请你给他提出一条改进建议是;;
(2)实验改进后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平衡现象,若使卡片在图示位置失去平衡,你将通过或方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