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 
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同答问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释】①在杜甫写这首诗之前,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敌人作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②《晋书·卷七十七·殷浩传》:“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从颔联上下句中各找出使用传神的一个字,并分别鉴赏妙处。
(2)联系全诗,说说诗歌中的“愁”有哪几层内涵。

古代诗歌阅读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的诗题为“咏柳”,诗人托物言志,请分析其寓意。
答: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答: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 爱 这 土 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阅读下面两首诗的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二)
轻轻的我走了,悲哀的
正如我轻轻的来;种族
我轻轻的招手,我们必须战斗啊!
作别西天的云彩。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那河畔的金柳,田野上,
是夕阳下的新娘;自由呵……
波光里的艳影,从血的那边
在我的心头荡漾。从兄弟尸骨的那边,
……向我们来了,
(徐志摩《再别康桥》)像暴风雨,
像海燕。
(田间《自由,向我们来了》)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B.节奏上,《再别康桥》短促如鼓点,《自由,向我们来了》比较舒缓。
C.《再别康桥》中的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D.《再别康桥》“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

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
②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③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④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