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1)。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2),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3),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已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4)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1)繻(xū):用作通行的帛(2)传:凭证(3)制:帝王的命令(4)横草:使草倒下。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偃使风俗行:推行 B.御史大夫张汤劾偃制大害 矫:假托
C.名采誉干:求取 D.臣宜被坚执锐:锋利的兵器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武帝异文②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①弃繻去②信见疑,忠而被谤
C.①从民望,干名采誉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贻之
D.①盐铁,郡有余臧②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终军报国心愿的一组是(  )
①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②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③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④驽下不习金革之事
⑤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⑥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B.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早有冲锋陷阵之心,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
D.终军请缨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只是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翻译下列句子
(1)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
(2)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5)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辙
①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之!
②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寮缴进,陛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恩,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
③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志,不胜手足之情,故冒死一言。
④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
⑤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至。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天地父母哀而之怜:同情
B.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监狱
C.轼感荷恩贷:宽恕
D.臣欲乞在身官纳:缴纳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臣虽草芥之微,有危迫之恳秦以城求璧赵不许
B.故冒死一言斩木兵,揭竿为旗
C.臣窃哀志吾还也
D.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至不知东方既白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
(2)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
苏辙的书启,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依据对方的身份和心理,灵活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巧妙地把自己的意图表达出来,使对方易于理解和接受,以达到上书的目的。试结合第Ⅰ卷文言文第②段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石天麟,字天瑞,顺州人。年十四,入见太宗, 留宿卫。天麟好学不倦,诸国书语无不习。帝命中书令耶律楚材厘正庶务,选贤能为参佐,天麟在选,赐名蒙古台。宗王征西域,以天麟为断事官。
宪宗六年,遣天麟使海都,拘留久之,既而边将劫皇子北安王以往,天麟所。天麟稍与其用事臣相亲,因语以宗亲恩义,及臣子逆顺祸福之理,海都闻之悔悟,遂遣天麟与北安王同归。天麟被拘留二十八年,始得还,世祖大悦,赏赉甚厚。拜中书左丞,兼断事官。天麟辞曰:“臣奉使无状,陛下幸赦弗诛,何可复叨荣宠。况臣才识浅薄,年力衰惫,岂能任政,恐徒贻庙堂羞,不敢奉诏。”帝嘉其诚,褒慰良久,从之。
有谮丞相安童尝受海都官爵者,帝怒,天麟奏曰:“海都实宗亲,偶有违言,非仇敌比,安童不拒绝之,所以其疑心,导其臣顺也。”帝怒乃解。江南道观偶藏宋主遗像,有僧素与道士交恶,发其事,将置之极刑,帝以问天麟,对曰:“辽国主后铜像在西京者,今尚有之,未闻有禁令也。”事遂。天麟年七十余,帝所御金龙头杖赐之,曰:“卿年老,出入宫掖,杖此可也。”时权臣用事,凶焰薰炙,人莫敢言。天麟独言其奸,无所顾忌,人服其忠直。
成宗即位,加荣禄大夫、司徒,大宴玉德殿,召天麟与宴,赐以御药,命左右劝之酒,颇醉,命御辇送还家。武宗即位,进平章政事。至大二年秋八月卒,年九十二。赠推诚宣力保德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上柱国,追封冀国公,谥忠宣。
子珪,累官治书侍御史,迁枢密副使,复侍御史,拜河南行中书省右丞,升荣禄大夫、南台御史中丞,卒。次子怀都,初袭断事官,累迁刑部尚书、荆湖北道宣慰使。孙哈蓝赤,袭断事官。
《元史•石天麟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麟所寓:暂时住在。
B.麟稍与其用事臣相亲狎:亲近
C.所以其疑心释:解释
D.事遂寝:停止,平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留宿卫 人之力而敝之
B.诸国书语无不习其身也,则耻师焉
C.帝所御金龙头杖赐之久之,能足音辨人
D.复侍御史吾属今之虏矣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出石天麟敢言忠直的一项是()
①因语以宗亲恩义,及臣子逆顺祸福之理②海都实宗亲,偶有违言,非仇敌比
③赐以御药,命左右劝之酒④辽国主后铜像在西京者,今尚有之
⑤天麟独言其奸,无所顾忌⑥拜河南行中书省右丞,升荣禄大夫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天麟字天瑞,顺州人,十四岁时担任宿卫。他喜好学习,不知疲倦。宗王征讨西域,任命他为断事官。
B.宪宗六年,派遣石天麟出使海都,被海都拘留二十八年才得以返回,世祖非常高兴,赏赐他非常优厚。
C.江南地区的道观偶然藏有宋朝皇帝的遗像,被一位僧人揭发,朝廷准备对道士处以极刑,在石天麟的劝说下事情作罢。
D.成宗皇帝即位,加封石天麟为荣禄大夫、司徒。石天麟去世后儿子石珪承袭官职为断事官,后升任刑部尚书、荆湖北道宣抚使。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命中书令耶律楚材厘正庶务,选贤能为参佐,天麟在选,赐名蒙古台。
(2)臣奉使无状,陛下幸赦弗诛,何可复叨荣宠。况臣才识浅薄,年力衰惫,岂能任政,恐徒贻庙堂羞,不敢奉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祁字子京,与兄庠同时举进士,礼部奏祁第一,庠第三。章献太后不欲以弟先兄,擢庠第一,而置祁第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修《广业记》成,迁尚书工部员外郎。方陕西用兵,调费日蹙,上疏曰:兵以食为本,食以货为资,圣人一天下之具也。今左藏①无积年之镪②,太仓无三岁粟,南方冶铜匮而不发,良由取之既殚、用之无度也。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财穷用褊,而欲兴师远事,诚无谋矣。能去三冗、节三费,专备西北之屯,可旷然高枕矣。
景祐中,诏求直言,祁奏:“人主不断是名乱。《春秋》书:‘殒霜,不杀菽。’天威暂废,不能杀小草,犹人主不断,不能制臣下。”又谓:“与贤人谋而与不肖者断,重选大臣而轻任之,大事不图而小事急,是谓三患。意主于强君威,别邪正,急先务,皆切中时病。
会进温成皇后为贵妃。故事,命妃皆发册,妃辞则罢册礼。然告在有司,必俟旨而后进。又凡制词,既授阁门宣读,学士院受而书之,送中书,结三少衔,官告院用印,进内。祁当制,不俟旨,写诰不送中书,径取官告院印用封以进。后方爱幸,觊行册礼,得告大怒,掷于地。祁坐是出知许州。甫数月,复召侍读学士、史馆修撰。祀明堂,迁给事中兼龙图阁学士。坐子从张彦方游,出知亳州,兼集贤殿修撰。
又自为志铭及《治戒》以授其子:“三日敛,三月葬,慎无流俗阴阳拘忌也。棺用杂木,漆其四会,三涂即止,使数十年足以吾骸、朽衣巾而已。毋以金铜杂物置冢中。且吾学不名家,文章仅及中人,不足垂后。为吏在良二千石下,勿请谥,勿受赠典。冢上植五株柏,坟高三尺,石翁仲他兽不得用。若等不可违命。”其子遵《治戒》不请谥,久之,学士承旨张方平言祁法应得谥,谥曰景文。
(选自《宋史·宋祁传》,有删节)
注释:①左藏: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②镪:钱串,引申为成串的钱。后多指银子或银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广业记》成预:参与
B.祁当制适:适合
C.封以进亟:迅速
D.足以吾骸腊:枯干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擢庠第一进内
B.太仓无三岁粟径取官告院印用
C.意主于强君威坐子从张彦方游
D.复召侍读学士慎无流俗阴阳拘忌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祁与其兄宋庠同举进士,理应贵为状元,却被太后以不合礼法为名改判第十。
B.在国用不足之时,宋祁上疏皇帝,提出了裁减官员、节省经费用于西北屯兵的主张。
C.在温成皇后举行完册封礼仪之后,宋祁因为礼仪上的小疏忽,被贬到许州担任知事。
D.宋祁晚年写过一篇遗嘱,要求死后薄葬,并告诫儿孙不准请求谥号和接受赠典。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兵以食为本,食以货为资,圣人一天下之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贤人谋而与不肖者断,重选大臣而轻任之,大事不图而小事急,是谓三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吏在良二千石下,勿请谥,勿受赠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光武知严光之不能屈,而不绳以君臣之法;献子有友五人,皆无献子之家。故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自待也愈重抱杰出之才逢破格之赏识而即欲顺从求悦者是不以道义自处而又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
(取材于刘开《知己说》)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这两句话出自汉代李陵的文章《》,意思是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刘开政论文写作的论证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黄琬列传
黄琬,字子琰。东汉黄琼孙也。少失父。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时司空盛允有疾,琼遣琬候问,江夏上蛮贼事副府,允发书视毕,微戏琬曰:“江夏大邦,□蛮多士少。”琬奉手对曰:蛮夷猾夏,责在司空。因拂衣辞去,允甚奇之。
稍迁五官中郎将。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议事。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京师为之谣曰:“欲得不能,光禄茂才。”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蕃、琬遂为权富郎所见中伤,事下御史中丞王畅、侍御史刁韪。韪、畅素重蕃、琬,不举其事,而左右复陷□朋党,畅坐左转议郎而免蕃官,琬、韪俱禁锢。
琬被废弃几二十年。至光和末,大尉杨赐上书荐琬有拨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迁侍中。中平初,出为右扶风,征拜将作大芹、少府、太仆。又为豫州牧。时寇贼陆梁州境雕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
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迁太仆,更封阳泉乡侯。卓议迁都长安,琬与司徒杨彪同谏不从。琬退而驳议之曰:“昔周公营洛邑以宁姬,光武卜东郡以隆汉,天之所启,神之所安。大业既定,岂宜妄有迁动,以四海之望?”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谏之。琬对曰:“昔白公①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②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琬竟坐免。卓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后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及卓将李榷、郭汜攻破长安,遂收琬下狱死,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
①白公,名胜,号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其父太子建因遭权臣陷害,死于郑国。公元前487年,白公胜从吴国召回楚国,封为巢邑大夫。公元前479年,白公胜发动叛乱,囚禁楚惠王,自立为楚王。兵败自缢。
②崔杼,又称崔子、崔武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齐国执政。前548年,因庄公与其妻棠姜私通,联合棠无咎杀庄公,立庄公弟杵臼(景公)为君,自己为右相。两年后,其子崔成等互相争权,家族发生内讧,左相庆封乘机攻灭崔氏,他上吊自杀,尸体为景公戮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夏上蛮贼事副府会:正好,恰逢
B.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遗弃
C.以四海之望亏:亏失、亏损
D.琬必及害,谏之。固:本来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不言日食之余
②江夏大邦,□蛮多士少
③左右复陷□朋党

A.①何②而③以 B.①乃②且③因
C.①何②且③以 D.①乃 ②而③因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寇贼陆梁/州境雕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
B.时/寇贼陆梁/州境雕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
C.时寇贼陆梁/州境雕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
D.时寇贼陆梁/州境雕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下诏询问太阳所食有多少时,在一旁的黄琬回答太后说,日食后太阳剩下的东西,就像新月一样。
B.针对权贵子弟大多因人情而被举荐为郎,贫困守节的人却被遗弃这一现象,黄琬和陈蕃同心协力,共同选举贤才。
C.黄琬遭到禁锢近二十年,直到灵帝光和末年,太尉杨赐举荐黄琬有治乱之才,朝廷才征召其为议郎,出任青州刺史,迁任侍中。
D.董卓商议迁都长安,黄琬力谏,当时人害怕董卓暴怒之下黄琬会遇害,黄琬却仰慕屈庐、晏婴气节,不惧其害。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琬奉手对曰:“蛮夷猾夏,责在司空。”因拂衣辞去,允甚奇之。
②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2)通过该文了解,黄琬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