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驱蚊
陈子之卧帷破而多蚊,目昏而不能见,使童子瞩而扑之。唯而入,逾瞬而出。陈子怪其疾也,问:“犹有遗蚊乎?”曰:“已尽扑之矣,无遗蚊矣。”“虽然,姑且我更瞩之。”又唯而入,逾瞬而出。曰:“犹有一二蚊之遗者,已尽扑之矣,果无遗蚊也。”
陈子犹疑其未尽也自卧而徐察之见则起而扑之又扑十数蚊而后尽。
彼无切肤之患,而驱蚊之心未笃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陈子怪其疾也。( ) (2)使童子瞩而扑之。( ) 下列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陈子犹疑其未尽也自卧而徐察之见则起而扑之又扑十数蚊而后尽。童子为什么没有把蚊子打干净?请你用原文语句回答。
读了这则故事,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
C.一国吏民/皆来贺 | D.今/齐地方/千里 |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阅读《隆中对》,完成后面题目。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董卓已来 () (2)名微而众寡 ()(3)挟天子而令诸侯() (4)利尽南海()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此诚不可与争锋②信义著于四海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1)
(2)
(3)简答: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阅读文言语段《蒲松龄著书》,完成后面题目。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蕴藉。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①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④。故笔法超绝。(节选自清•邹弢《三借庐笔谈》,有删改。)
【注】①落拓:贫困失意,景况凄凉。②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
③淡巴菰:烟草。④蒇(chǎn):完成。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字词。
①为村中童子师()②置行人大道旁()
③如是二十余年()④此书方告蒇()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归而粉饰之
A.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 B.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
C.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梵天寺木塔》) |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相 传 先 生 居 乡 里翻译下列句子。
(1) 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聊斋志异》“笔法超绝”的原因,请你概括出两点。
羊祜传
羊祜①,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②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③,绥怀④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祜以孟献⑤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⑥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⑦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释】①羊祜(hù):(221年-278年),字叔子,晋代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②都督:动词,统领,总领。③庠(xiáng)序:泛指学校。 ④绥(suí)怀:安抚。⑤孟献:春秋时鲁国大夫。⑥晏氏,名弱。春秋时期齐国大夫。⑦翕然:安宁、和顺的样子。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于 是 吴 人 翕 然 悦 服 称 为 羊 公 不 之 名 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尽为晋有()(2)吴将陈尚、潘景来寇()
(3)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4)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请概括出能表现羊祜高尚品德的两个事例。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
(3)小惠未徧(4)必以信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以战
A.以其境过清 | B.策之不以其道 |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D.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从文中的对话中,我们知道“曹刿请见”的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除此之外,你觉得还有其他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