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 D.宋朝程朱理学 |
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中说:“跟着今年二月中全会对于“最后关头”的解释,充分表示我们对于和平的爱护。……如果芦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末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声明中的“今年”指的是
A.民国二十五年 | B.民国二十六年 |
C.民国二十七年 | D.民国二十八年 |
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文中论述了法国革命和俄国革命的区别,这里的俄国革命指的是
A.二月革命 | B.苏联建立 |
C.十月革命 | D.“四月提纲”的发表 |
下列对这张历史照片的背景解读,最有可能正确的是1896年,李鸿章在德国,亲自前往俾斯麦家乡,与赋闲在家的俾斯麦会谈
A.甲午战争以后,李鸿章出访德国购置军火,并拜访俾斯麦,学习强国之道 |
B.李鸿章签署《辛丑条约》后,为国人所不容,暂避欧洲,游历诸国 |
C.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游历欧洲,为中国的戊戌变法寻找帮助 |
D.李鸿章为了推动德国参与俄国领导的干涉还辽,亲自拜访俾斯麦 |
“紫禁城内各有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一罪行出自于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其中的“中外臣僚”和“庚申之变”分别是指
A.中央和地方官员,英法联军进京 |
B.中国官员和外国顾问,八国联军进京 |
C.国内官员和驻外公使,义和团运动 |
D.中国官员和藩属国,日俄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