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步骤如下:
A.质量为m的小球从A处释放,将木块在水平面上推动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
B.质量为m的小球从B处释放,将木块在水平面上推动一段距离,如图乙所示。
C.质量为2m的小球从B处释放,将木块在水平面上推动一段距离,如图丙所示。
(1)实验中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比较___反映出来的,这里用到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____(直接测量/放大/转化)方法;
(2)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个图来分析,并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该实验 (能/不能)得出探究结论。
图甲为小红同学设计的“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物电路图.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选填“断开”或“闭合”).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选填“A”或“B”)端.
(3)当小红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大小接近电源电压,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发生了(选填“短路”或“断路”).
(4)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记下电流表示数.当将原来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要使电压表示数保持2V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选填“A”或“B”)端移动.
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间,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中心大致在_________.
(2)甲组同学当调整好高度,固定好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写出两个):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3)乙组同学当调整好高度,固定好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凸透镜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其原因是:_________.
(4)调节三者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则光屏应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下图中的a、b、c、d、e各点,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不出现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b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装置中,A为盛水的烧瓶,B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C为温度计,玻璃管由A容器通入B容器的冷水中,对烧瓶A加热并使其中的水沸腾,隔一段时间会看到:
B容器中的水面会逐渐________,温度计C的示数________.这个过程中,A容器中的水沸腾时产生大量________,通过玻璃管送入B容器的水中,发生________现象,同时放出________,使B中的水量增加,温度升高.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透镜的方向移动(填“靠近”或“远离”)。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透镜的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