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两根轻弹簧与两个质量都为m的小球连接成的系统,上面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两小球之间还连接了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该系统静止,细线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4mg. 在剪断了两球之间的细线的瞬间,球A的加速度
和球B的加速度
分别为( )
| A.2g,竖直向下;2g,竖直向下 |
| B.4g,竖直向上;4g,竖直向下 |
| C.2g,竖直向上;2g,竖直向下 |
| D.2g,竖直向下;4g,竖直向下 |
图甲中,MN为很大的薄金属板(可理解为无限大),金属板原来不带电。在金属板的右侧,距金属板距离为d的位置上放入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产生了如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P是位于点电荷右侧,与点电荷之间的距离也为d的一个点,几位同学想求出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但发现问题很难。几位同学经过仔细研究,从图乙所示的电场得到了一些启示,经过查阅资料他们知道: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与图乙中虚线右侧的电场分布是一样的。图乙中两异种点电荷电荷量的大小均为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d,虚线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由此他们分别求出了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一共有以下四个不同的答案(答案中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如图甲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若以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为原点,沿竖直向下建立一坐标轴ox,小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OA段为直线,AB段是与OA相切于A点的曲线,BC是平滑的曲线,设A、B、C三点对应的x坐标和加速度大小分别是xA、xB、xC和aA、aB、aC,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
B. ,![]() |
C. ,![]() |
| D.小球从O到B的过程重力做的功大于小球动能的增量 |
如图所示,水盆中盛有一定深度的水,盆底处水平放置一个平面镜。平行的红光束和蓝光束斜射入水中,经平面镜反射后,从水面射出并分别投射到屏MN上两点,则有
| A.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平行,红光投射点靠近M端 |
| B.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平行,蓝光投射点靠近M端 |
| C.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不平行,红光投射点靠近M端 |
| D.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不平行,蓝光投射点靠近M端 |
图示为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0.6 s时的波形图,波的周期T>0.6 s,则
| A.波的周期为2.4 s |
| B.在t=0.9 s时,P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 |
| C.经过0.4 s,P点经过的路程为4 m |
| D.在t=0.5s时,Q点到达波峰位置 |
因“光纤之父”高锟的杰出贡献,早在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就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假设高锟星为均匀的球体,其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k倍,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q倍,则“高锟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
| A.q/k倍 | B.k/q倍 | C.q2/k倍 | D.k2/q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