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④ |
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还是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重要见证城市。下列能够体现第三种说法的是
①在南京江面签订了《南京条约》
②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③南京大屠杀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已于2015年1月26日至31日在昆明召开。其中“云南省”这个名称最早起源于
| A.周朝的分封制 | B.秦朝的郡县制 |
| C.隋朝的科举制 | D.元朝的行省制度 |
清代有一种选官制度叫捐官(即朝廷公开的卖官制度),这给社会底层的富商大贾们开辟了一条升迁的快速通道。该规定反映出清代
| A.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 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
| C.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 | D.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 |
光荣革命以前,英国的最高权力属于国王,为国王作出重要帮助的是在国王密室(cabinet)开会的少数重要人物,他们商讨国家大事,这就是英国现代内阁的起源。此时英国的密室会议相当于
| A.汉朝的中朝 | B.唐朝的中书省 |
| C.宋代的中书门下省 | D.清朝的理藩院 |
1402年,明太祖第四子朱棣攻下南京,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帝位。朱棣的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商周以来的
|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 C.世官制 | D.世袭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