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非常吸引读者”。这里的“读者”最主要指( )
| A.达官显贵 | B.知识分子 | C.市民阶层 | D.社会游民 |
古代中国某著名思想家曾主张“变垂拱无为的寡欲政治为扩张皇权的多欲政治,变约法省禁为王霸双管齐下,变轻徭薄赋为‘赋敛繁多,律外而取’”,这位思想家是( )
| A.荀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黄宗羲 |
清代各地盐商从水陆两路汇聚扬州,有秦商、晋商、徽商……会馆就是同乡商人聚会、谈生意的地方。因为各地风俗习惯截然不同,所以各会馆的建筑风格也截然不同。这表明扬州会馆有利于研究( )
①建筑发展史 ②清代外贸史 ③运河文化史 ④商帮发展史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说“(西周时期)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反映了分封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臣属关系 |
| B.体现了宗法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等级关系 |
| C.诸侯通过纳贡向天子表达忠诚态度 |
| D.诸侯向天子述职表现出中央集权倾向 |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 A.“除井田,民得卖买” | B.“秋七月,初税田” |
| C.“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