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典范。这说明( )
A.自强不息精神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
B.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 |
C.只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D.自强不息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周易) |
2010年9月2日,国际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投资者要走向成熟,一定要逐渐树立起一些能经得住漫长岁月考验的哲学信念。”这说明()
A.哲学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的实践 |
B.真正的哲学是万能的科学 |
C.学好哲学是人生的主要任务 |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
强调求真务实,就必须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意味着()
A.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听从上级指示 |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C.书本知识对于认识事物没有价值 |
D.不必强调理论创新 |
下列关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认识、真理都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
A.①②④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③④ |
2011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
①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②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③自觉的能动性的活动
④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B.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 |
C.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
D.认识具有反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