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知城事摄:代理
B.昭率老幼城,敌攻之力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其营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之,杀获甚众乘:追逐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 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 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踿,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①貤:通“移”。转移;转赠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处十年 屏:隐居
B.安得不为之计 豫:参与
C.乃罢其 狱:案件
D.犹不称 虑:担忧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B.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C.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D.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张根很有才华,刚满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多名官员上书表扬他的操行和道义,为此,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向皇帝提出了建议。
B.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鉴于当时水灾频发,请求减免租赋, 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C.张根调任两浙,辞职不赴任,于是写下奏疏通过驿站上奏朝廷。奏疏中力陈贪官横行和自然灾害环生导致的国库空虚,敌国窥伺、盗贼频起的严重局面。
D.张根的多次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2)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已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元丰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使歌以祀公。
(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今所传,不可也诬:捏造
B.自东汉已来,道丧文弊:凋敝
C.独韩文公布衣起:出身
D.民欢之趋:奔向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是皆有口参天地之化
②信口孔子之言
③因作诗以遗口

A.①以②然③之 B.①而②乎③其
C.①以②乎③之 D.①而②然③其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B.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C.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D.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作者对韩愈在文学、儒学、政治以及军事等方面的成就与才能作了高度评价和热情颂赞。
B.作者认为韩愈专一诚挚的心意能取信于潮州的百姓,却不能使自己的朝廷立足。
C.韩文公庙是在朝散郎王君涤在潮州做知州期间重建的。
D.作者应潮人之请作诗以祭韩文公。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
②愿新公庙者,听。
(2)韩愈被贬潮州,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请结合文本举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的小题。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彦谦早孤,不识父。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宗党所异。十五,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适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①,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开皇七年,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别。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衡得书叹息,而不敢奏闻。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司隶别驾刘灹,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抗礼长揖,有识嘉之。灹亦不敢为恨。其后隋政渐乱,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
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选自《隋书·房彦谦传》,有删节)
【注】①禁网疏阔:指官场纪律松弛。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擢:提拔 B.又汉王构逆,罪者多罹:死难
C.家有旧业,资产殷素:向来 D.谓其子玄龄曰顾:回头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诵数万言,□宗党所异
②留连数日,屑涕□别
③将结构蒙山之下,□求其志

A.①而②以③因 B.①为②而③以
C.①为②乃③而 D.①因②而③乃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B.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C.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D.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彦谦年幼丧父,不知道父亲是谁。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
B.房彦谦与黄门侍郎张衡也很友好,当他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对朝政匡正挽救时,就写信劝告他,但张衡却不敢上奏皇帝。
C.司隶别驾刘灹,欺上压下,揭发那些自认为正直的人,刺史畏惧他,都对他下拜。
D.房彦谦担任官职期间,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亲朋好友,日常生活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虽常常招致贫乏,但他始终怡然自得。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
②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2)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现房彦谦“直道守常”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注]①《武成》:《尚书》篇名,所叙大概是周武王伐纣时的事。
(1)应该如何对待学习内容,孔子和孟子有何相同的主张?请简要概括。
(2)如何行动让学习有所收获,孔子和孟子有何不同的主张?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胡玉吕传
[清]黄宗羲
距余居数里,有双瀑之胜。荒山穷谷,鲜游人之迹。余幼时见有《游双瀑诗》题于古庙者,其姓氏“胡廷试”,初不知为何许人也。长而习场屋之文①,累见先生《易义》,始知其为名士。丙午岁,陆冰修泛论里中人物,言张元岵有老友胡玉吕者,奇士也,殁时曾以其集授之元岵。因诵其集中一、二奇崛语。问其名,则先生也。丙辰,过海昌,元岵之孙张讱来见,余问先生之集,乱中失去。别出数卷,则自张天生传写之者。讱因请为其传。
先生名廷试,字玉吕,别号敬所。世家余姚,迁而之武林。父贞,字云龙,以《易》名家。先生传其学,为《易》大师。经其指授者,制义即有师法,往往登第去。而先生九入贡院,犹为诸生。一日,学使者第其文,置二等。故事:一等至二等,赏格有差。给赏及先生,先生掷之于地。使者大怒,郡之士大夫为解之,乃已。弇洲②闻其名,聘之为子师。弇洲宾客隐赈③,然每夕必手一卷,与先生对饮。已,又走京师,馆于其族龙山家。胡龙山者,天下之大贾也,入其门者莫不出为富人。先生自束修④以外,不取纤介。同邑许光祚,以字名,尝求先生书法,先生曰:“吾书甚拙,君焉用之?”光祚曰:“字以人重,工拙其次也。”先生曰:“吾之所重者,不欲以只字落人间耳。”光祚一笑而去。其倔强自好,大抵类此。临卒,令家人放炮,终夜不彻,始瞑。
阳刚之气为重阴所锢,郁结不解,则必决裂震动以出之,故为雷电,为怒涛,而炮其小小者也。先生挟其所有,不见知于世,其为郁结也多矣。苟非炮以泄之,则死必啸于梁、触于人,而为物怪。虽然,先生不过场屋之块磊⑤,亦其小小者尔。昔刘元城死时,风雷轰于正寝,又岂假外物以泄其怒哉!
(节选自《南雷集》)
[注]①场屋之文:指八股文,与后文“制义”意同。②弇洲:明代文人王世贞,号“弇洲山人”。③隐赈:众多。④束修:指任教的酬金。⑤块磊:比喻心中郁结不平。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先生《易义》累:屡次。
B.而之武林迁:迁移。
C.拙其次也工:擅长。
D.又岂外物以泄其怒哉假:借助。

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胡玉吕“自好”的一组是
①先生传其学,为《易》大师
②给赏及先生,先生掷之于地
③又走京师,馆于其族龙山家
④先生自束修以外,不取纤介
⑤吾之所重者,不欲以只字落人间耳
⑥郁结不解,则必决裂震动以出之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见其诗,到读其文,再到问询他人,作者逐步了解了胡玉吕这位名士,后来应张讱之请写了这篇传。
B.经胡玉吕指点的人,八股文大都有了章法而应试得中,但胡玉吕九次科考的文章,最高只被评为二等。
C.作者认为胡玉吕临终时让家人彻夜燃放鞭炮,是他的一种情感宣泄,以表达自己对科场失意的不平。
D.本文善用侧面描写刻画胡玉吕形象,如借助陆冰修的评价和王世贞的举动分别突出他的“奇”和“名”。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书甚拙,君焉用之?
(2)先生挟其所有,不见知于世,其为郁结也多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