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知城事摄:代理
B.昭率老幼城,敌攻之力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其营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之,杀获甚众乘:追逐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
B.汉中之言,无一不者酬:报答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交往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尊敬兄长

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士有自京师来此四君,皆明智而忠信
B.尽告之愿十五城请易璧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公独不识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流师道不传也久矣

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根据文意,分析作者“见属为叙”而“不敢辞”的原因。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故 师 之 教 也 不 争 轻 重 尊 卑 贫 富 而 争 于 道 其 人 苟 可 其 事 无不 可 所 求 尽 得 所 欲 尽 成 此 生 于 得 圣 人 圣 人 生 于 疾 学 不 疾 学 而 能 为 魁 士 名 人 者 未 之 尝 有 也。(取材于《吕氏春秋》)

文言文阅读(2),(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开皇末,□述勋封新城县公。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诏尚①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从幸江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其兄(宇文)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已弑帝,乃封蜀王。
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②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士及亦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帝悦曰:“我尝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
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自归。帝让之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时,我父子尚肯相假③乎?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上仪同三司。
从秦王④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迁王府骠骑将军。从讨王世充等,进爵郢国公。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政尚宽简,人皆宜之。擢右卫大将军。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士及从旁美叹。帝正色曰:“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帝意解。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其机悟率类此。久之,复为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
① 尚:娶公主为妻。② 高祖:指唐高祖李渊。③ 假:宽恕,饶恕。④ 秦王:与后文的“太宗”均指唐太宗李世民。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款结高雅
B.帝之曰责备
C.检校侍中代理
D.若不省,徐啖之通“佯”,假装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开皇末,□述勋封新城县公。
② 臣往在涿郡,尝□陛下夜论世事
③ 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

A.① 因② 与③ 其 B.① 以② 与③ 之
C.① 以② 于③ 其 D.① 因② 于③ 之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B.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C.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D.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士及和宇文化及同为隋右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但是两兄弟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宇文化及不仅谋逆弑杀隋帝,而且不肯投靠李渊。宇文士及却成为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B.宇文士及担任尚辇奉御的官职时,得知李渊就是唐高祖,于是设法结纳,以图日后之用。
C.宇文士及曾经跟随秦王李世民平定宋金刚和王世充,李世民即位为皇帝后,更加重视宇文士及,经常将他请到寝宫谈话。
D.太宗皇帝曾经赏玩宫中嘉树,宇文士及也在旁边附和,太宗引用魏征的话,暗指宇文士及是谗佞之人,经过一番辩解,皇帝终于消气了。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 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上仪同。
② 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
(2)宇文士及凭借什么获得了唐高祖和唐太宗的信任?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完成后面题目。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情、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沉静详审:慎重
B.郁然公辅望负:怀有
C.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顾:顾念
D.内阁撰敕趣:通“促”,催促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①下诏罪己,求直言②凡十余条,皆切至
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
译文:
(2)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译文: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小题。(共13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河内凶凶:荒年
B.刃既接兵:士兵
C.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
D.直不百步耳直:只是,不过

下列各组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有相同的一组是()

下面选项中与“尽心焉耳矣”中的“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始速祸
B.用亡郑以陪邻
C.积土成山,风雨兴
D.盘盘,囷囷焉

这段文字中,孟子的言外之意理解正确的一项()

A.大王如果能解决战时士兵们竞相逃跑的问题,那么老百姓就会纷纷前来投靠。
B.大王好比战时那个讥笑有人逃了一百步而自己只逃了五十步的士兵,您治国的实质与邻国国君没有什么差别,自然百姓就不会比邻国多。
C.大王如果能将打仗之法用之于牧民之道,前来归顺的老百姓自然就会比邻国多。
D.大王既然明白打仗失败的原因,就不要奢望自己国家的百姓比邻国多。

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也,为南土著姓。祖雍,吴丞相。父穆,宜都太守。荣机神朗悟,弱冠仕吴,为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平,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例拜为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恒纵酒酣暢,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会赵王伦诛淮南王允,收允僚属付廷尉,皆欲诛之,荣平心处当,多所全宥。及伦篡位,伦子虔为大将军,以荣为长史。初,荣与同僚宴饮,见执炙者貌状不凡,有欲炙之色,荣割炙啖之。坐者问其故,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及伦败,荣被执,将诛,而执炙者为督率,遂救之,得免。
齐王冏召为大司马主簿。冏擅权骄恣,荣惧及祸,终日昏酣,不综府事,以情告友人长乐冯熊。熊谓冏长史葛旟曰:“以顾荣为主簿,所以甄拔才望,委以事机,不复计南北亲疏,欲平海内之心也。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旟曰:“荣江南望士,且居职日浅,不宜轻代易之。”熊曰:“可转为中书侍郎,荣不失清显,而府更收实才。”旟然之,白冏,以为中书侍郎。在职不复饮酒。人或问之曰:“何前醉而后醒邪?”荣惧罪,乃复更饮。与州里杨彦明书曰:“吾为齐王主簿,恆虑祸及,见刀与绳,每欲自杀,但人不知耳。”及冏诛,荣以讨葛旟功,封喜兴伯,转太子中庶子。
时南土之士未尽才用,荣又言:“陆士光贞正清贵,金玉其质;甘季思忠款尽诚,胆干殊快;殷庆元质略有明规,文武可施用;荣族兄公让明亮守节,困不易操;会稽杨彦明、谢行言皆服膺儒教,足为公望;贺生沈潜,青云之士;陶恭兄弟才干虽少,实事极佳。凡此诸人,皆南金也。”书奏,皆纳之。
六年,卒官。帝临丧尽哀,欲表赠荣,依齐王功臣格。
由是赠荣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元。及帝为晋王,追封为公,开国,食邑。
荣素好琴,及卒,家人常置琴于灵座。吴郡张翰哭之恸,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因又恸哭,不吊丧主而去。子毗嗣,官至散骑侍郎。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伦败,荣被,将诛执:逮捕
B.今府大事,非酒客之政殷:繁多
C.且居职日浅,不宜轻代之易:掉换
D.帝临丧尽哀,欲赠荣表:表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例拜郎中不足外人道也
B.情告友人长乐冯属予作文记之
C.居职日浅相如素贱人
D.家人常置琴灵座当其欣所遇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荣是吴国人,其祖父、父亲以及他自己一家三代都曾做吴国官员,后来他又入齐做官。
B.顾荣在审判淮南王司马允被俘的僚属时,能够公正地判罪,最终使得很多人得到赦免。
C.顾荣任大司马主簿时司马冏骄横会引来杀身之祸,便托冯熊转告葛旟,最终葛禀告冏。
D.顾荣认为当时南方的土人没有完全得到任用,于是向皇帝上书举荐人才,皇帝都采纳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恒纵酒酣暢,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2)吴郡张翰哭之恸,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