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统治日本时。国家的结构特点是
A.居民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
B.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的封建统治体制 |
C.幕府将军实际上掌握统治权 |
D.大名绝对服从天皇与将军 |
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 B.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
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 D.周王→士→诸侯→卿、大夫 |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的数据,出现这一变化反映了
1928年6月 |
4万多 |
1934年 |
30多万 |
A.中国共产党根除了左右倾错误
B.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力量迅速壮大
C.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正确性
D.当时全国革命形势高涨,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时机已经成熟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 B.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 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 |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
A.中共“一大” | B.中共“二大” | C.八七会议 | D.遵义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