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发布了带有临时约法性质的《五条誓文》。
内容是:“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五条誓文》成为明治政府改革的基本纲领。请回答:
(1)明治天皇进行这项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5分)
(2)“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的目的是什么?请举出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事例各一项。(4分)
(3)明治天皇的这些措施对日本乃至东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材料二宋仁宗(1022-106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加增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社会各自面临哪些突出的社会问题?孝文帝、王安石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2)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是什么?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与碰撞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图一是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雕版印刷广告。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平面印刷广告,印刷于北宋时期。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绕,请记白”。
图二是《眼药酸》图。是南宋时为了宣传杂剧“眼药酸”而画的。两个穿戏装的演员,一人用手指着右眼,示意有眼病,另一人则背着布袋,袋上画着许多眼睛,扮眼科医生形象,手拿一瓶眼药酸,请有眼病的演员使用。
(1)宋代济南商标和眼药酸广告的出现,说明了当时哪些社会状况?图一中反映的印刷技术后来又有什么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它给欧洲文明进程带来了什么影响?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开始了不断地交汇、碰撞的过程。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西文明碰撞给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材料二
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
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复兴之路》解说词
(3)图三反映出当时中国实行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材料三……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主义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国政策各自遭到国内一部分人反对的原因?并指出两种政策的相同点。
材料四 中国广东商人徐荣村得知英国伦敦要举办世博会的消息,快速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潮丝”装成12捆,紧急托运往英国。徐荣村成为参加世博中国第一人。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注:1873年维也纳博览会上,有记载当时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曾派了名叫包腊的英国人代表中国参会)。据《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记裁:这届世博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以丝、茶、瓷器、绸货、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在世博会走过半个多世纪后,1905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出洋赛会通行章程》二十条,把参加世博会的“主权”从海关手中收了回来。
198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举行的“能源”专业世博会上,中国贸促会首次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此后,历届世博会的组织者都邀请我国参加。
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代表大会作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中国上海成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
——以上材料均根据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有关知识整理
(5)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程有哪些变化。2002年中国申办上海世博会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0分)2009年11月8日~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探讨如何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宣布了中国同非洲合作八项新举措。
材料一:我国与非洲各国的交往源远流长。1405年至1433年间,中国明代的大航海家郑和就曾经率领庞大的船队7次下西洋,足迹遍及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有何意义?(6分)
材料二:1955年4月18日,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29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另有5个国家派代表列席。这次会议的成员代表了占世界面积1/4,人口2/3的国家的人民.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完全由亚非国家自己发起、自己举办,并且没有一个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出席,并为推动会议的成功举行发挥了巨大作用。
(2)第一次亚非会议又被称为什么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提出了什么方针?在当时情况下,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具有什么历史意义?(1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材料二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9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1)从新中国成立到“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2)指出材料二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简要说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状况的原因。
(3)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有什么意义?(6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如果京张铁路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因为中国工程师将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建铁路8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千米,占总比率的14%。
材料三著名教育家罗家伦在谈到詹天佑早年决心投身铁路事业时说:“我们应当回想那时侯中国的朝廷、社会是如何的保守愚蒙,对于新器新知是如何的深闭固拒。光绪二年(1876年),詹氏虚年16岁,正进到美国纽海芬的海滨中学读书的时候,国内由吴淞通到上海的小铁道,方才行车,当地读圣贤书的士绅,领导着愚昧的民众,认为这件怪东西破坏了风水,危险到生命,居然把它全行拆毁,并且主张要把铁轨投入海中。在国内这种昏暗的气氛之中,这个聪明却是不善言辞的孩子,居然去学这套万人咒骂的东西,不为动摇。回国以后,也决不改业,专心致志要为中国建筑重要的铁路路线而努力。在伶俐的人看来,以为‘其愚不可及也’,在这位笨人则以为‘愚公移山’是可能的。”
请回答:
(1)阅读材料,概括阻碍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有那些?
(2)结合材料,谈谈周恩来为什么称赞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