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做“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为了便于研究而采取控制变量法, 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导线代号
A
B
C
D
E
F
G
长度(m)
1.0
0.5
1.5
1.0
2.0
0.5
1.5
横截面(mm2
3.0
0.8
1.2
0.8
3.0
1.2
1.2
材料


镍铬丝


镍铬丝

⑴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选用导线C和__   __(填写导线代号).
⑵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应选用____         ___两根导线进行比较 .
⑶如选用A和D两根导线进行测试,则是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_____________的关系.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甲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下降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

距离/厘米
时间/秒
实验次数
15
30
45
1
1.00
1.92
2.82
2
0.99
1.94
2.80
3
0.96
1.90
2.78


(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
方法2: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填“方法1”/ “方法2”/都正确)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写出一点即可);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写出一点即可);

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 __,应将其中错误的步骤改正为__ 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 _______ 。

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如图乙所示),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

(1)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光斑的____,以方便比较.确定光斑的位置,方便比较
(2)小明实验方案中存在明显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答: 没有控制____相同。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和入射角相同
(3)某小组同学根据修改后正确的实验方案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 油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
(2)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90cm处移至距透镜12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5cm.透镜的焦距约为 cm,判断的依据是
(3)小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4)小红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5)小明终于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小强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若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向____(靠远\离近)透镜移动光屏 。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像ABCD段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发现
(4)图像中DE段是过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