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动、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1)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为[ ]____________;
(2)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发送站”是[ ]___________;
(3)如果B图为杧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____________;
(22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发生过敏反应时图1中[ ]________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 ]________,使它的渗透压________;
②.过度疲劳时,B中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导致[ ]________渗透压________;
③.严重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________的渗透压________,因而水分向________;
④.淋巴循环[ ]受阻。以上原因都可能使组织液的量________而出现________现象。
(2)在图2的②中含有许多对酸碱缓冲物质,它们都是由一种________酸和相应的一种________盐组成。举出一对:________________。当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时,就与其中的________发生作用生成__________和碳酸,这是一种弱酸,能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对pH影响不大,并且其中的________会刺激________中枢,使__________增强而将________排出。
(3)根据图2回答问题:图中的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填标号)________;CO2浓度最高的内环境成分是标号________。
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图),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两处分别为感应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ch浓度(mmol·L-1) |
③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
④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
0.1 |
5.00 |
5.56 |
0.2 |
5.00 |
5.48 |
0.3 |
5.00 |
5.31 |
0.4 |
5.00 |
5.24 |
A.图中的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水藻类大量滋长、污染水体。轮叶黑藻可以抑制水中各类藻类的生长繁殖,有人对此作了如下研究:
①制备轮叶黑藻浸提液备用 ②把6只烧瓶进行标号③往每个烧瓶添加湖水样300ml
④往1、2、3号瓶各加30ml蒸馏水,4、5、6号瓶各加30ml轮叶黑藻提液;
⑤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分别于第2、4、6天测量各瓶中混合藻类的生物量(用叶绿素a的含量表示,单位mg/L),记录如下表:
烧瓶 |
2天 |
4天 |
6天 |
|||
叶绿素 a含量 |
叶绿素a 平均含量 |
叶绿素 a含量 |
叶绿素a 平均含量 |
叶绿素 a含量 |
叶绿素a 平均含量 |
|
1 |
2.10 |
2.00 |
2.40 |
2.40 |
2.58 |
2.60 |
2 |
1.98 |
2.39 |
2.59 |
|||
3 |
1.92 |
2.41 |
2.63 |
|||
4 |
1.50 |
1.60 |
1.20 |
1.20 |
0.51 |
0.52 |
5 |
1.60 |
1.30 |
0.55 |
|||
6 |
1.70 |
1.10 |
0.50 |
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
⑴为什么不用显微计数法来描述培养瓶中混合藻类的生物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⑵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无关变量有。(答两个)
⑶本实验的对照组是号瓶。
⑷根据上述研究,你认为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可采取的措施是。
某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此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被破坏,如图为被毁的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单位:103kJ·m-2·a-1)。请分析并回答:
(1)由图中数据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由图可知,营养级(填“较高”或“较低”)的生物在这场灾害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2)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3)由图中可知:用于植食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能量值是。
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请分析并回答:
(1)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来自的增殖、分化。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L的基因(填“是”或“不是”)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细胞内表达。
①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填“是”或“不是”)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根据上述实例及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可考虑基因的表达,从而为解决免疫排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