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将浸润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表皮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洋葱表皮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层在该过程中充当了       。以下结构或物质属于原生质层的是      

A.液泡膜
B.液泡色素
C.细胞壁
D.细胞核

E.线粒体
(2)请在坐标系中绘出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的变化曲线。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 Bb )和乙病(设基因为 Dd )的遗传家系图,期中II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甲病的遗传方式,乙病的遗传方式为。I1的基因型是
(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III2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
(3) B 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转录时,首先与 B 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醇是 B 基因刚转录出来的 RNA 全长有4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仅由167个氨基酸组成,说明。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若 B 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 GCT 突变成 ACT ,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 mRNA 上的为终止密码子。

为了探究某物质( X )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1)实验分组:
甲组:培养液+ Y 细胞+ 3H-TdR (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生理盐水
乙组:培养液+ Y 细胞 3H-TdR+X (用生理盐水配制)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2)分别测定两组的 CRD (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求每组的平均值。
(3)将各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后,测定 CRD ,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用 XCRD3H-TDR 表示相关名词:Y细胞是能增值的高等动物体细胞)请回答:
(1)实验目的: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3) 实验中采用 3H-TDR 的原因是:

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
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而且(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
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组织。
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Ⅰ.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 ZZ ,雌家蚕为 ZW 。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 T )与油质透明基因( t )是位于 Z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蚕基因( G )与白色蚕基因( g
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T tG g 为显性。
(1)现有一杂交组合: ggZTZT X GGZtW F 1中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F 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2) 雄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来基因型的雄、雌亲本: GGZtW GgZtWggZtWGGZTZtggZTZtGgZtZt ,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区别的特点,从 F1 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蚕的雄蚕用用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
Ⅱ.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能力。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
(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酶短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
(2)为使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 cDNA 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之间。
(3)采用 PCR 技术可验证干扰素基因是否已经导入家蚕细胞。改 PCR 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应该包含:扩增缓冲液(含 Mg 2+)、水,4种脱氧核糖苷酸、模板 DNA
(4)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家蚕细胞时,贴壁生长的细胞会产生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

某人一次性饮1000 mL 清水,1 h 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使水量吸收减少。饮水1 h 后,通过图中 a 所示的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分解,抑制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