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张元饲弃狗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而死,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已不省人事。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解释文中划线词:
①惶惶于阡陌间 阡陌:
②遂许焉 许: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元收养弃狗的原因① ,
② 。
A.关爱动物的人。 | B.知恩图报的人。 |
C.易于感动的人。 | D.重视亲情的人。 |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段,完成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解释划线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
(3)执策而临之(4)安可诬一世之人翻译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章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②,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即而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还。(选自《搜神后记》)
【注】①周章:急得团团转。②跬步:半步。下列划线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狗便走往水中录毕,走送之
B君可出我。远出海门
C乃语路人云此中人语云
D火至免焚数至八层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身洒生左右草上计日以还
B生醒,方见之 物外之趣
C系之而去结友而别
D 堕于空井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断句,只划两处。
狗 乃 引 颈 视 井 生 知 其 意 乃 许 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
甚爱怜之,行止与俱根据选文回答。
(1)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神奇的狗?请概括回答。
(2)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的“甚爱怜之”?(用原句回答)
古文阅读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今之庸医妄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饧:读táng,同“糖”。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2)闻一医家术甚高
(3)走而告之曰(4)偶一求药者既去 翻译句子。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谈谈文中“医家”是怎样一个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不能称前时之闻(2)受之天也
(3)贤于材人远矣(4)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句子。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4 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 ⑥视:看,比照。 ⑦化:融合。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解释下列句中子划线字意思。(4分)
(1)有龙则灵(2)可以调素琴
(3)则商也日益 (4)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翻译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甲文作者给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表达什么样的愿望和生活情趣?
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刘禹锡所提到古贤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