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 (义渡中学 刁恩秋)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 ) 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
阅读《临江之麋》 ,完成下面各题。(14 分)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⑥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注释 :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á):恐吓。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确。⑤俯仰:周旋,应付。⑥外:野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自是日抱就犬()②犬皆如人意()
③益狎()④麋至死不悟()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忘己之麋也
| A.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 B.心乐之(《小石潭记》) |
| C.心之所向(《幼时记趣》) | D.治水之法(《治水必躬亲》) |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然 时 啖 其 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请你结合文章说说麋鹿至死不悟的原因。 (2 分)
文言文阅读(14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1)尊君在不() (2)太丘舍去()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 陈太丘与友期()(2) 元方入门不顾 ()
⑶ 相委而去 () ⑷下车引之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2分)
文言文阅读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2)上下一白()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及下船()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如何理解文末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①》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②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③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④,常行而不休者,故⑤难及也?”
【注释】①选自《晏子春秋•内杂下》。②夫子:先生,对尊长的敬称。③常:一定。④置:弃置,放弃。⑤故:通“胡”,何,什么推敲并解释下列句中“及”字的意义。
①故难及也②自古及今,未尝闻也
③秦王大喜,传璧示美人及左右 ④不及汪伦送我情翻译句子。
1.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2.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晏子认为怎样才能容易的达到目的?(请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这则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