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4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1)尊君在不( ) (2)太丘舍去(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 陈太丘与友期( ) (2) 元方入门不顾 ( )
⑶ 相委而去 ( ) ⑷下车引之 (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2分)
短文两篇
【宋】苏轼
【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②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③仆:对自己的谦称。④陂(bēi):山坡,斜坡。⑤黑牡丹:牛的戏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 欲遣人求之 |
|
②而李江州忽送一部 予 |
|
③昨日一牛病 死 |
|
④用其言而 |
|
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3)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丙】三处作批注。
【甲】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
【乙】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 而入胡。(《塞翁失马》)
(2) 斯人,吾谁与 ?(《岳阳楼记》)
(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 安陵,安陵君其 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浪游记快(节选)
[清]沈 复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琢堂 ①为余颜其斋曰"不系之舟"。此余幕游 ②以来第一好居室也。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 庙内 多秦槐汉 柏,大皆三四抱, 有槐中抱拍 而生者, 柏中抱槐 而生者。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 ③即呼曰"无忧树"。
太华 ④ 之高 不 知几千仞,惜未能裹 粮往登焉 。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 下 骑觅泉 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选自《浮生六记》,有删改)
【注释】①琢堂:姓石,沈复儿时好友。②幕游: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③土人:本地人。④太华:指华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惜未 含葩 |
|
②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 出游 |
|
③内有陈希夷 "福"、"寿"字 |
|
④泉流甚急, 竹绕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
(3)"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
、 、 等特点。
(4)作者书斋名为"不系之舟",原因有哪些?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
(5)最后一段中,"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联系全文回答。
纪鸮①鸣
[唐]林简言
①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②长庆元年,简言去鄜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洎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因问其故,曰:“某与邻,俱贾食者也。某以槐故,利兼于邻。邻有善作鴞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鴞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又私于巫者,俾于鬼语:‘槐于去,鴞不息。’主人有母者且瘵,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
③简言曰:“假为鴞鸣,灭树殃家,甚于真鴞,非听之误耶?然屈平謇谔②,非不利于楚也,靳尚一鴞鸣而三闾放;杨震訏谟③,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鴞鸣而太尉死。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
(选自《寓林折枝》,有删减)
【注释】①鸮(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②謇谔:正直敢言。③訏谟:远大宏伟的谋划。
(1)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东渭桥槐树下的饭店虽然简陋,但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留住夏日的凉风,所以客人很多。
B.林简言离开夏阳的时候来到槐树下,发现大槐树没有了,只好去别人家,他向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槐树被毁的原因。
C.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常常趁人不注意爬到树上乱叫,声音忽上忽下,忽大忽小,很滑稽。
D.店主的母亲有肺结核病,听信巫师的鬼话,担心大祸临头,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致于门庭冷落。
(3)第②段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鸮鸣者的丑恶?请仔细品读,具体分折。
(4)本文与王安石《伤仲永》的写法相似,根据提示填写下表空缺处。
篇目 |
① |
说理 |
《伤仲永》 |
神童才华泯灭 |
阐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
《纪鸮鸣》 |
槐树被毁 |
② |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④帝:指唐高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4)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 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 。(用原文语句回答)
(5)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
王曰:“善。”乃下令……大悦,即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