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桑中生李》 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1 分)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 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①。”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②,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③,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①豚:小猪 ②众犬吠声: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喻众人随声传闻 ③翕赫:此指轰动、惊动。翕:聚集。赫:盛貌。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欲持去( ) ②顾见空桑中有土( )
③因植种( ) ④间一岁余 ( )
⑵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以余浆灌溉
A.盖以诱敌 | B.是以谓之文也 |
C.何不试之以足 |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南 顿 张 助 于 田 中 种 禾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 目痛小疾,亦行自愈。
⑵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幼时记趣》)试说说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 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题目。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本文选自《》;作者是我国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地位仅次于____________,后世并称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完成题目
【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③深矣,常有以自下④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⑤。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④自下:谦虚。相:担任国相。⑤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既而归,其妻请去 / 乃记之而去 | B.自以为足 / 晏子荐以为大夫 |
C.其妻从门间而窥 / 长跪而谢之 | D.然子之意 / 谓为信然 |
下列划线词没有活用现象的是()
A.此皆良实 | B.优劣得所 | C.身相齐国 | D.意气扬扬 |
翻译句子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盲人摸象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 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即唤众盲问之:“象类何物?”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萝菔①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②;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③;其触脚者言象“如臼”④;其触脊⑤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⑥,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注释:①【萝菔】:萝卜。②【箕】: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③【杵(chǔ)】: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用于舂(chōng)米等。④【臼(jiù)】:用石或木制成的舂(chōng)米的器具。⑤【脊】:这里指背部。⑥【瓮(wèng)】: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示:______以:________即:_________类: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大王即唤众盲问之:“象类何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大王即唤众盲问之 | B.使之冲烟而飞鸣 |
C.渔人甚异之 | D.心之所向 |
“盲人摸象”中的“盲人”真的是指“瞎子”吗?你能再举一个和“盲人摸象”意思相近的成语吗?
文言文阅读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___________。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____________,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___________,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作者是______朝著名文学家________,课文选自《________》
补出横线上的内容。
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对其进行注音和解释。
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音: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___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2分)
故:________以:________然:_________方:________与例句“拔山倒树而来”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任重而道远 | 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C.温故而知新 | D.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翻译句子: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童趣》一文“趣”在哪些地方?请分别用四字短语分点概述。这些表明童年的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给下面两句划分朗读停顿。
⑴ 见 藐 小 微 物⑵ 盖 一 癞 蛤 蟆 也下面四句中划线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至之市 | B.试之以足 | C.项为之强 | D.驱之别院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⑴明察秋毫 :⑵项为之强:
⑶盖一癞蛤蟆也 :⑷鞭数十: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故时有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文中记叙了哪几件趣事?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