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塞翁失马》,完成后面小题。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①之,其父曰:“此何遽②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③。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④。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⑤,深不可测也。
【注释】①吊:安慰。②遽:就。③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④保:保全。⑤极:穷尽。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 ②马无故亡而入胡( )
③ 其子好骑 ( )
(2)选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堕而折其髀”相同的一项 ( )
A.潭西南而望 | B.出淤泥而不染 |
C.学而时习之 | D.好逸而恶劳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一处)。
此 何 遽 不 为 福 乎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陋室铭》,回答各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鸿:
②形: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从原文中找到并写出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歌讲述了卖炭翁 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 的悲惨故事。
(2)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大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妄妇之道也。居天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二)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 ①,诏下,所在 ②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 ③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 ④,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 ⑤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
注:①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è),专卖。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③矧(shěn):况且,何况。④阁诏:搁置诏书。⑤窜:这里指被流放。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丈夫之冠也 |
冠: |
②得志,与民由之 |
由: |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4)根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 ①浇灌之,则尘俗 ②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黄庭坚《答宋殿直》)
[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 ③而实绮 ④,癯 ⑤而实腴 ⑥,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苏轼《东坡续集》)
[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 ⑦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 ⑧睡,辄令儿曹 ⑨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 ⑩八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①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②尘俗:世俗,流俗。③质:质朴,朴实。④绮:华丽,美妙。⑤癯:瘦,这里有精练的意思。⑥腴:丰厚,丰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⑧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⑨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⑥乾道癸巳: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②皆莫及也
③绝好岑嘉州诗
④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
②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3)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4)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出你从故事中读出的作者对岑参诗的情感。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弗 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
②《兑命》曰:"学学半"
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④传不习乎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4)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上。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