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4分)阅读下面这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蛾所释放的引诱剂的数量不到0.01mg,但雄蛾却仍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材料二:卡尔逊(Karison)和林茨(Liischer)于1959年倡议采用性外激素(Pheromone)这一术语。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一种挥发性的物质,可以对同种昆虫的其他个体发出化学信号而影响它们的行为。故称为信息素。根据其化学结构,目前已人工合成20多种性外激素,在防治害虫上,效果显著。如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染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国外应用“迷向法”防治森林大害虫舞毒蛾是比较成功的。我国最近进行了“迷向法”防治棉红铃虫试验,处理区的监测诱捕器的诱蛾量上升99%以上,交配率和铃害均下降20%左右。
(1)材料一说明使雄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____信息,而不是____________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
(2)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蛾的反应这说明引诱剂具有______性和_______性。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____________,从而使害虫种群的____________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λ值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增长,第5年λ变小的原因是
(2)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
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为提高牧草产量,计划在该草原上喷施某种化肥,若探究这种化肥是否不利于上述昆虫的存活,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预测结果。
实验步骤:①将生理状况相似的昆虫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组昆虫的生存率。
结果预测:

刺毛鼠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其体细胞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X染色体时,在早期胚胎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一般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巴氏小体的组成成分可分别用染色来鉴定。巴氏小体通常能用来区分正常刺毛鼠的性别,理由是
(2)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性刺毛鼠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个巴氏小体。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过程受阻通常不能表达。
(3)控制刺毛鼠毛色的基因B(黑色)、b(白色)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By鼠的表现型是。若巴氏小体上的B、b基因可以表达,现观察到一只自白色的雄性刺毛鼠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鼠的基因型应为
(4)控制有刺无刺的基因依次为A、a,则无刺黑毛雄鼠的基因型是,如果它与图示的雌鼠交配,子代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大量饮水后,体内含量明显降低的激素是,该过程属于调节。
(2)寒冷状态下,机体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图中来实现。(答数字)
(3)饭后3—4小时,极体通过分解和转位过程使血糖含量仍保持相对稳定。
(4)当某种病原体初次侵入机体后,免疫系统中能特异性识别它的细胞有
(5)机体稳态的维持是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某果蝇基因组成如甲图所示,理察该果蝇某器官装片;发现如乙、丙所示的细胞,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丙细胞名称为,其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2)乙、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分别是

(3)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绘出甲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
(4)与甲乙过程相比,甲丙过程特有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
(5)果蝇眼色的基因(红眼W,白眼w)位于X染色体上,该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交配,若后代出现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个体,则是由于亲代(雌或雄)果蝇在进行减数第
次分裂时出现异常。

下图中A—C表示从几种生物细胞中分离出来的3种细胞器,其中C没有膜结构,①~②表示细胞中发生的某些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在“[ ]”中填写数字或符号,在“”上填写文字):

(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是[ ],该细胞器上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
(2)化学反应①、②发生的部位依次为[ ]膜和[ ]膜。
(3)影响图①和图②所示生化反应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为
(4)在A、B、C中共有的碱基种类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