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
(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看到A的像属于 现象,看到B蜡烛属于 现象。
(2)取两段相同的蜡烛,目的是 关系。
(3) 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造成的;
(4)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实验时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接着小红就在记录的白纸上进行相关处理,请问这样有什么不妥?
,
你认为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甲的温度/℃ |
… |
97.0 |
97.5 |
98.0 |
98.0 |
98.0 |
98.0 |
98.0 |
98.0 |
乙的温度/℃ |
… |
35.0 |
40.0 |
45.0 |
49.5 |
54.0 |
58.3 |
62.5 |
66.6 |
丙的温度/℃ |
… |
46.0 |
47.0 |
48.0 |
48.0 |
48.0 |
48.0 |
48.8 |
49.8 |
(1)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B.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
C.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D.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
(2)在上表所示12min~15min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B.乙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C.丙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D.丙吸收和放出热量相等,内能不变
图(a)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灌下,碰到同一木块上;图(b)是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一下问题:
(1)图(a)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的关系.通过木块被推动距离的大小,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这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是法.
(2)图(b)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填“大”或“小”),根据小车运动距离的远近,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永远做.
(3)小明同学想在图(a)基础上继续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及论证方法:.
小明同学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
(1)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排除故障,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
(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4)测出AC间的电压,得出结论.
【交流与评估】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或.
(3)小明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 ,为什么?.
(4)方法改进后,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小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此实验在设计方案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改进方法.
(1)图中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cm.
(2)图11中电流表的示数为A.
如图甲是晓红设计的“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电路图。已知电源U恒为6V,小灯泡额定电压2.5V,小灯泡正常发光是通过的电流约为0.32A。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甲图原理将乙图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当晓红连接好所有的导线时,发现小灯泡立即发出耀眼的光,接着小灯泡烧坏,请指出晓红在连接电路时的错误操作:
①。
②。
(3)晓红更换小灯泡,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灯泡的电路如图丙所示,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W。
(4)晓红还想用原实验器材测量电阻丝Rx的阻值(约1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约为15Ω,她用电阻丝替换小灯泡,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已损坏,其他器材完好,还有一个开关S2可用。请在方框中画出测电阻丝Rx阻值的电路图,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并写出电阻Rx最后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