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双方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这对全人类而言都是一场浩劫和灾难,值得后人深思!其中,有一场战役更是被称为“绞肉机”,用以形容战争之残酷。这场战役是( )
A.萨拉托加战役 | B.约克镇战役 |
C.偷袭珍珠港 | D.凡尔登战役 |
土地和民生问题是各国发展都必须正视和解决的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这些耕地在法律上仍然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使用权。
——北师大九上历史课本
材料二 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1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
——《宅地法》
材料三 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改变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制,全国统一征收地税。
——北师大九上历史课本
请写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对所在国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反映的法律是由谁在哪次战争中发布的,对战争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次战争为所在国家的崛起有何意义?
请写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性质及该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说出它们反映的历史发展潮流吗?土地、民生问题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如何?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伴随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建设等活动,中国共产党无疑是一盏明亮的指路明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才迎来胜利的曙光,中华民族开始重绘曾经的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师大版八下历史课本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三“世界是多向度发展的,世界历史更不是单线式前进的。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1)请分别指出材料一中所示三幅图片所代表的党的三次会议的历史地位。
(2)据材料二,请写出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的会议名称,奠定了邓小平在党内领导核心的会议名称及其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历史,中国共产党不全盘照搬他国经验而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分别是什么?
(4)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有哪些认识?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一个建立、发展到完善、衰亡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计6分)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四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据材料一,试概括其加强中央集权的一条措施。
据材料二,试概括主父偃建议的原因。
材料三反映唐朝中央实行了什么制度?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综合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人类文明间的交往生生不息,并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请回答:
(1)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彼此隔绝状态。请用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2)戊戌变法是一次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其开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列举该运动中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传播的措施。
(3)1945年9月2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从而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的倒退。请举一例二战期间同盟国精诚合作打击法西斯国家的史实。
(4)促进文明交流,尊重文明多元化,是人类进步的表现。由此,我们对不同文明共存发展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
请回答:
(1)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指出“皇帝倒了”的含义和影响。
(2)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有何深刻寓意?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中共哪次会议上作出的?概述对外开放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