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敌人”是指哪个国家?“各方”具体又指哪两国?
(2)材料二中揭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主要目的的词句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 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黑暗依旧”?
(3)材料二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指什么?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至少写出2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大诗人李白赋诗称赞秦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在中央设立的御史大夫有什么职责?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为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秦朝还统一文字和货币。秦朝统一后的标准文字和标准货币是什么?秦统一文字在当时有什么重要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汉书》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中国历史》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逐谏客书》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课本,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三项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这主要是因为变法中的哪条规定?
(3)根据材料三,结合课本,指出李斯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不得照抄材料,用课本上的话回答)
(4)结合材料分析商鞅变法有什么特点?(不得照抄材料)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走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
(1)图1、图2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居住图1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图2的房屋名称叫什么?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的事例:
(2)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谁治水成功?战国时期,为了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李冰父子的成功典范是什么?
(3)战国时期,主张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顺其自然”的是哪家学派的观点?在治理国家问题上,该学派提出什么观点?如果你违反了纪律,该学派会怎样处理你?
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一个事例。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中当代学生应该怎么做?
秦始皇 (下图),自古以来评说不一。李白赞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司马迁说他“刻薄寡恩,心如虎狼”……。请你也来评一评。
(1)【收集资料】班级的同学们从不同途径收集了有关秦始皇的史料:如影视作品、历史小说、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等。哪一种史料是最可信的?
(2)【整理资料】
①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②有车裂等十多种死刑。③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④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⑤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仅制,如下图所示:
A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可以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1分,填错一个均不得分)
B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能够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1分,填错一个均不得分)
(3)【论从史出】分析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简练的话评价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