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这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政的特点是
| A.宪法赋予联邦会议拥有国家最高权力 |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
|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
美国学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在所著《罗斯福》中,把罗斯福对付国会的方法列举出来如下:“充分利用宪法规定的权力,诸如否决权。选择有利时机。在行政部门草拟议案。几乎需要不断地施加压力,但却要机智巧妙。用人必须审慎。亲自说服立法领导人。诉诸国民公断。”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时
| A.对三权分立制度进行了改革 | B.选举议院议长时进行干涉 |
| C.并未动摇美国宪政的基础 | D.国家权力重心在参众两院 |
有同学把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清明的表现②阶级结构变化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④制度创新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
在伦理观上孟子认为“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此,他们提出的最重要的主张分别是实行
| A.仁政和道德教育 | B.王道和民主政治 |
| C.兼爱和自我节制 | D.人治和法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