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
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 |
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 |
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
历史上,德国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有人认为俾斯麦为此应承担责任,因为他为统
一德国设计的是“半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这种观点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德国
A.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传统 | B.《德意志帝国宪法》存在制度缺陷 |
C.容克资产阶级把持着政府权力 | D.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 |
亚里士多德说:“梭伦政体在三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二是
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三是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因此群众有了力量。民众既然在表决方面
是主人.也就是政体的主人”。材料认为梭伦政体的突出贡献是
A.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 | B.强化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
C.冲击了贵族相互保护的习俗 | D.增强了剥削奴隶及异邦人的意识 |
计量史学强调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下图所示的数据变化
1957~1963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表
A.受农业生产持续减产的制约 | B.与工业生产效益的起伏吻合 |
C.与全国人口.总量的涨落一致 | D.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做出这一评价的依据是
A.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
台湾200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年鉴》中评价某事件,认为其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变迁,民众获得国家观念,强化了民族主义,也造成重大的人口移动。该事件是
A.辛亥苹命 | B.国民革命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