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9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 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 |
| 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 |
| 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
|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 |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 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
|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 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 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
| B.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
|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市民的审美诉求 |
|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 A.魔术 | B.绘画 | C.戏剧 | D.杂技 |
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
| 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 |
| 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 |
| 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
| 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 |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