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 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
| 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该谈话()
| A.是“一国两制”构想正式提出的标志 |
| B.已经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
| C.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
| D.体现了回避历史但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 |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对此中国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 C.社会主义制度 |
| D.民主集中制 |
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记载:“(民国)二十七年三月间,总统明确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尤以积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为要。”对此记载的正确解读是()
| A.“二十七年”是1937年 | B.“总统”是指蒋介石 |
| C.“以空间换时间”是战略失误 | D.“积小胜成大胜”难以实现 |
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一次巨变”当指()
| A.由半殖民地走向民族独立 | B.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
| C.由愚昧走向科学 | D.由封闭走向开放 |
《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愿望,反映出太平天国的理想境界是()
| A.民主 | B.平等 |
| C.自由 | D.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