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1月《经济日报》报道,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各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众多符合当地特色的农村建筑节能方法和举措,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辽宁省提出农村住房朝向应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以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能;甘肃省针对干旱少雨、日照充沛的特点,向农户推广南向走廊修建全玻璃封闭的“暖廊”,做法简单,方便实用……
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哲学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普应该启迪受教育者开放地看待问题、独立地息考问题、多元地解答问题,不应以一家之言作为标准答案,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1961年首版诞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万个为什么》引发了教育界、科学界、科普界持续、广泛的关注,一直是我国青少年科普的主流担当者,每一版都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一个文化符号。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领城不断扩大,新知不断被发现,1999年的第五版《十万个为什么》现在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需要。加之互联网上的许多答案并不科学、权威,推出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成为现实需要。
材料二: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有许多亮点,其中一个是不设标准答案。以往几版从单一的角度解答,难免给读者标准答案的感觉,新版则汇集了多家观点,使答案更开放、更多元。比如恐龙的灭绝,不仅告诉孩子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行星撞地球之说,还告诉孩子们火山喷发、气温降低等答案。像这样没有标准答案的“为什么”,在新版中至少占了十分之一。
(1)结合材料一,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角度,说明《十万个为什么》不断再版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十万个为什么》不设标准答案的合理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正由传统的以要素投入、工业拉动、政府主导、高速增长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模式,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新常态”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适应新常态需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但转型不会自然发生,过程充满了困难与挑战。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体制上大力推进改革的深化,在结构上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比重,在发展方式上积极提质增效等。但总体上任务艰巨, 经济体制转型处于攻坚期,发展方式转交正在爬坡,经济结构调整步及艰难,开放模式升级压力重重。因此,顺利完成全面转型开级的历史任务,引领新常态,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突破瓶颈制约。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分析应如何正确认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过程。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柴烧钧瓷不仅是一种传统技艺,而且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背景的技艺,因难度大、成品率低让人望而却步,但其散发出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让钧瓷人为它着迷,进而不懈追求。由于北宋时期没有任何关于钧窑的直接记载,且官窑钧瓷至今尚未发现一件带有纪年款的作品,宋代官窑钧瓷柴烧工艺实际上已经失传。
但某钧瓷手工艺人利用祖传技艺,通过改造窑炉的结构,提高了热能的存储和循环利用;通过利用水汽和喷雾装置,降低了烟尘中有害物体的排放,还利用现代信息监测手段来加强时烧制流程的监控,成功恢复了柴烧烧成工艺,使柴烧钧瓷这一失传数百年的工艺重放异彩。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该手工艺人为什么能够成功恢复传统工艺。
(2)结合材料,说明柴烧钧瓷工艺的恢复对我国其他传统工艺的传承有何方法论借鉴。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经济的各个部门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物流系统性不强,网络化程度低,呈现分散、独自发展的态势;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较弱;与制造业、农业、商贸联动不足;物流速度慢、成本高、渠道不畅等。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互联网+高效物流”被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在201年9月举行的“互联网+物流新格局”论坛上,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利用“互联网+”通过共享经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互相融合与发展,成了物流企业的发展新方向。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如合利用“互联网+”破解物流业发展难题。

2014年12月13日,我国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习近平主席出席公祭仪式并指出:和平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在这一天,包括南京在内的全国各地民众及海外侨胞通过集会、鸣笛、默哀、烛光祭、网上添砖等方式积极参与公祭活动。
国家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为表达“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是要更好地激发起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依据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